第(1/3)頁 掃了一眼眾人的彈幕,李恪有些不動聲色的就接上了:“說你們都是九漏魚,你們非要說我是,這是劉希夷的詩《代悲白頭翁》啊。” “你別騙我,劉希夷我們都知道,是圣宗朝的大臣,最高官至當時的部長,但是劉希夷寫的詩詞里面哪有這首詩了?” “就是,主播你才是九漏魚吧?” “你就算是不想說,但你也不應該隨便編一個吧。” 李恪愣了一下,額……他突然想起來一件事,劉希夷確實是最高至尚書省下轄部門尚書的職位,但他寫沒寫這首詩,李恪還真不知道。 他哪有精力去關注這個,到了大唐后期的時候,雖然沒有正式宣布君主立憲制,但實際上人們都已經心里有數了,而且沒有官宣,但實際上已經執行了。 尚書省的尚書等都是一屆擔任十年,然后十年選舉一次,最高連任不超過兩次。 到了后期的時候,李恪已經不太管一些瑣事了,但因為他的身份地位的問題,他確實是不能對外公開宣布這件事。 只是在去世的時候,立下了遺詔,對外公布這件事。 不過雖然他后期基本都是由尚書省尚書充當總理,但一些重要的事情李恪也是要管的,而且那么多年下來,很多事情,為了大唐的穩定,他不可避免的不能置身事外。 兕子的那句話,確實是讓李恪感觸良多,他沒想到他的小兕子這么了解她。 而他知道這首詩,是得益于上輩子那驚人的記憶力,是他第一世學過這首詩而已。 這……想一想,劉希夷的人生肯定跟李恪第一世是不一樣的,劉希夷大概是大唐33年出生的人,他生下之后接受的教育就是大唐全新的教育制度,跟他原本的人生當然不可能一樣。 那這首詩會不會做出來自然也是一個未知數了。 額……不小心又抄了一首? 自己上輩子抄也就算了,結果這輩子了,還在抄呢? 李恪多少有些無奈,但是詩已經說出來了,剛剛這也確實是他內心的最大的感悟。 物是人非,滄海桑田。 時間過去了一千四百多年,人已經不知道過去了多少代,但這些事物卻依然在。 “好吧,我攤牌了,其實是我寫的。”李恪無奈的攤了攤手道。 彈幕人都麻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