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恪很快就搞清楚了大唐科技發展較為緩慢的原因,鐵木真那一次分裂算是大唐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了,除此之外,大唐居然沒有發生過太大的戰爭。 沒有世界大戰,說實話,科技沒有爆發倒是應該的。李恪仔細研究了一下,他去世的時候,大唐的很多學科雖然已經開始逐步的補起來了,但是李恪并沒有拔苗助長的原因,所以很多理論,科學等都發展的速度較為平緩。 畢竟李恪拿出來的那些知識想要徹底吃透,幾十年都比較難。 李恪大概翻了翻,從他去世到500年左右四百多年的時間里面,大概相當于李恪第一世從18世紀末期到19世紀,大約一百多年的科技進步幅度。 主要是,整體的科技全部都在穩步提升,在這四百年里面,很多學科都被人研究、證實、完善。 不過即便是發展比李恪第一世要慢,但一千四百年的時間也同樣太漫長了,現如今的大唐可是比李恪第一世科技要先進了許多。 比如說,現在的大唐,可控核聚變已經被解決了!雖然剛剛解決沒多久,但可控核聚變的q值已經大于1,大概能達到3左右了,已經可以實現商業化運營。 而像是芯片行業,更是早已經完成了碳納米管的制作,從硅基芯片轉變成為了碳基芯片。 就比如李恪現在所使用的這個筆記本以及他所使用的手機,就是碳基芯片。 按照目前大唐政府的計劃,大約在十年后,正式大規模的建設火星基地,目前大唐已經在月球完成了月球科研基地的建設。 并且開始在月壤里面開采氦3,進一步完成新一代氦3和氦3反應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的建設和設計。 不過這些無所謂,李恪都不感興趣,因為他雖然可能是導致大唐能夠綿延到今天的人,但現在的大唐已經不是他的大唐了。 他對這些已經不感興趣了,現在的大唐已經不是他的大唐了。 李恪不知道為什么他還可以來到這里,但他覺得,或許是為了讓他看一看這個他一手創造的世界吧。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