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李承乾深吸了一口氣,將這封圣旨打開的時候。 李承乾做這些的時候,遠在萬里之外的長安,也有一個人恰好做了同樣的事情。 當然這是巧合,現(xiàn)在的大唐也沒有那個實力將各地時間給統(tǒng)一。 今天的長安城注定是一個熱鬧的長安城,因為在大唐徹底拿下高句麗之后,《大唐周報》自然是第一時間對外發(fā)行了最新的文章,為的就是向大唐所有的百姓宣告這個好消息。 整個長安城都為此振奮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因為高句麗這個國家大唐的百姓們也不是說毫不知情,至少長安城的百姓是知道的。 所以大唐陛下前往泰山封禪,而長安也要在同一天舉辦祭天儀式,到時候希望長安附近的百姓都能來參加。 這樣的大事,長安的百姓們自然是不會錯過的。 就跟幾年前那一次閱兵儀式一樣,只不過是今天的廣場之上聚集起了大量的百姓,所有的百姓都按照一定的劃定區(qū)域入場。 同樣長安十六衛(wèi)留守的士兵則是將整個廣場以及周圍都按照區(qū)域劃分,容納更多百姓的同時也讓這些區(qū)域不至于出現(xiàn)踩踏事件。 作為大唐的一件大事,今天雖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各種節(jié)日,但大唐從今往后徹底消滅了所有腹地所有國家,這也意味著大唐日后的發(fā)展將會穩(wěn)步向西。 所以李恪自然也是安排了電線從大唐不夜城拉到這里,然后在將喇叭也安排了起來。雖然這些喇叭跟后世沒法比,充其量也就是一千多年后廣泛存在于農村村長家的大喇叭水平。 但傳遞聲音等自然是沒有任何問題,而李恪所設計的這些喇叭,覆蓋的整個廣場至少可以讓今天趕到的幾十萬百姓人人都可以聽清楚說的是什么。 今日的流程由文化部和宣傳部共同制定,這些李恪沒有參與。 當按照李淳風和袁天罡所定的良辰吉時,作為這次祭天主持的文化部部長褚遂良宣布祭天儀式正式開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