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長安縣令-《大唐:李世民求我造反》
第(1/3)頁
看到李恪出來,對方就直接迎了上來。
“臣長安縣令李爽見過秦王殿下。”李爽上來先給李恪行禮道。
“長安令免禮。”李恪微笑著開口道,李爽,字乾佑,跟李恪算是一個家族的人,出自隴西李氏丹揚房,跟李靖是有親戚關(guān)系的,都是同時出自丹揚房,今年大概四十多歲了。
這位歷史上也是有名號留下的,挺長壽的,好像也是活了七十多歲,李恪在倉庫的書庫里面將大唐的一些有歷史記載的官員都大概看了看。
“李縣令今日前來?”李恪明知故問。
“我聽聞殿下您關(guān)心這些流民的安置情況,身為長安縣令,我肯定是要來聽取殿下您的意見的,畢竟不論大唐福利工業(yè)區(qū),還是這些流民安置村莊都在長安縣的管轄范圍之內(nèi)。”李爽開口道。
“嗯,現(xiàn)在這些流民一共有多少村莊?”人家說的沒毛病,李恪也正好詢問一下。
“目前這些流民總計安排了十個村莊,以一千戶為一個村莊,基本都在長安縣的范圍之內(nèi),不過目前因為長安縣的耕地數(shù)量有限,他們都沒有辦法分配耕地。”李爽開口道。
“臣曾詢問過部分流民,他們有部分流民表示,如果在長安城周圍的其他縣如果有空置耕地的話,或者能返回老家,想要回去種地的百姓也有不少。所以,臣這次來也詢問殿下,我們下一步的計劃該如何處置。”
李恪微微點了點頭,一千戶一個村莊已經(jīng)不小了,這也是就是長安附近人口非常集中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大村莊,像是西北地區(qū),可能十幾戶,二三十戶就是一個村子。
大唐荒蕪的地域更多,對于這些流民的想法,李恪其實能理解,百姓自古以來都非常的純樸,中國人從古至今都有一個情結(jié),土地情結(jié)。很多人都認為手里面有地不慌,這種思想一直到一千多年都根植在中國人的骨子深處。
甚至后世不少有錢的中國人,在國內(nèi)繼承不了土地,都跑到國外去玩農(nóng)場,牧場,不也依然是因為骨子里面的這點情結(jié)嗎?至少李恪就知道真有不少人想當一個能傳承的農(nóng)場主,牧場主移民什么新西蘭之類的地方。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来凤县|
开平市|
诸城市|
泰顺县|
察哈|
临澧县|
宣武区|
昌邑市|
大英县|
屏南县|
十堰市|
阳城县|
即墨市|
凤翔县|
慈利县|
昭觉县|
江油市|
镇沅|
周宁县|
富裕县|
河津市|
屏东县|
吉林省|
宿迁市|
乾安县|
望奎县|
长兴县|
赤峰市|
宝坻区|
洛宁县|
遂川县|
穆棱市|
八宿县|
濮阳县|
丰镇市|
梅州市|
颍上县|
崇左市|
武汉市|
武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