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對百姓來說,這種息息相關的事情自然是最關注的,而且也是最容易傳播的,僅僅兩天的時間,消息就傳遍了整個長安城的周圍,雖然大家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但是錢才是實打實的啊! 現在突然能拿到這么多的錢,一些原本不準備做工的百姓都心動了!李恪特意推遲了一天大唐周報的發行,給消息以充分擴散的機會,長孫無忌他們不知道,但實際上李恪暗地里面讓各個坊市的地頭蛇們暗中推波助瀾宣傳了一波這個薪水。 然后,回歸蜀王殿下第二期的大唐周報發行了! 整個大唐周報的頭條文章,是關于長安城翻新的,里面主要闡述了翻新長安城的好處,比如說更快的物流通行速度,以及排水系統不再堆積雨水,雨水不堆積自然也不會跟那些樹葉等雜物一起腐爛,滋生疫病。 后世很多人都知道,歐洲的中世紀和古代的都城,真的是滿城飄“香”。這也是為什么歐洲的很多國王貴族的城堡都是建立在山頭等高、且通風的地方。 一個是為了更好的防御,另外一個就是為了避免這些“香”味。 而同時期的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這種現象,至少整個城內所有的主要大街上是看不到的,主要就是因為幾種措施,一種就是像長安、洛陽等這種大型都城,都是有完整的下水系統的。 像是長安用陶管等建設的下水系統,甚至一千多年都有完整保留下來的部分,而地下排水系統更是有各種分流、梳理等各種流程,可以說現代的所有下水道的排水系統都借鑒中國古代的排水系統而完成的。 包括國外也是借鑒的國內!早在秦漢時期,陶管等地下暗渠排水都在都城使用了。 除了合適的排水排污系統之外,就是中國人骨子里面的種田天賦也有關系了,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人口眾多,百姓為了提升糧食產量,無所不用其極,糞便漚肥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 在大唐,有一種職業叫“傾腳工”,直白一點就是運輸糞便的工人,他們在長安城的大大小小小巷里面搜集糞便,然后將這些糞便運送出長安城,接著賣給長安城周圍種田的百姓,由百姓們進行漚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