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都有共情能力,不管是誰,都無法擺脫這一事實。 好的,壞的,只要是自己看到的,再或是道聽途說,都難免會在心里聯(lián)想。 恰恰是這種本能反應(yīng),才使得人能夠被煽動起來。 夜幕下的東鹵池,沒了白天的酷熱,甚至帶著幾分寒意。 蕭靖生拄著扁擔(dān),站在一簇篝火前,看向黑夜下的一座箭塔。 箭塔上的火把隨風(fēng)晃動。 依稀間能看到一人,被繩索吊著,腦袋聳拉,整個人隨著繩索的晃動而輕微擺動。 “唉,要說李莽也夠倒霉的,過去縣里攤派遼餉,他家僅有的幾畝薄田,就被縣里給搶走抵稅了?!? “誰說不是啊,他娘,他哥,都是活活餓死的,現(xiàn)在他大也死了,自己也被毒打一頓,只怕是活不長了?!? “這該死的世道啊,是不給人活路啊。” “你小點聲,別叫那幫狗賊聽見了,難道你也想被吊起來……” 一些草棚外聚集不少的人,看著被吊起的李莽,三五成群的小聲議論著。 蕭靖生循聲望去,看著聚在草棚外的人群。 面對封建專制的剝削,除非被真正逼上絕境,沒有任何的活路,否則底層群體是不會輕易反抗的。 這就是大明啊。 蕭靖生不愿多看一眼,轉(zhuǎn)身朝所在草棚走去,沉默的蕭靖武跟在身后,一步三回頭,看著被吊著的李莽。 【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業(yè)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四個字。我橫豎睡不著,仔細(xì)看了半夜,才從字縫里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 蕭靖生腦海里浮現(xiàn)一段話。 這段話是那樣深刻。 這段話是那樣悲憤。 封建專制下的大明,處在統(tǒng)治階層的達(dá)官顯貴,包括地方的官紳小吏,享受著特權(quán)帶來的種種好處,不過卻也給底層群體帶來無盡的傷害和壓榨。 走進(jìn)草棚。 蕭靖生明顯覺察到異常。 “小秀才,你說我們能活著離開東鹵池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