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讓士兵們選派了幾名代表前來見他。 一個臉色通紅的中年人,還有幾個看上去文質(zhì)彬彬的書生,還有一位身穿聶力同款服裝的女士。(中山服,聶力改編版。此時最流行。) “幾位辛苦了,能來的東山百姓們也辛苦了。” 臉色通紅老漢乍著膽子喊道:“我們不辛苦,是聶帥辛苦了,我們都聽說了,國府準備讓您上軍事法庭走一遭,那不就是去鬼門關嗎?我們不同意!您是東山的天,誰也不能動!” “大不了我們東山反了他娘的,不就是勞什子什么的國府嗎?能怎么的?” 在百姓淳樸的思維中,去衙門就是去鬼門關。 這是固有的一種印象,也是水青帝國不作為造成的后果。 聶力聽著老鄉(xiāng)們的話,感動不已。 也非常欣慰。 這個地區(qū)過得好不好,老百姓對待主官的態(tài)度就能看出來了。 古語東山自古多響馬。 骨子里流淌著熱血的基因,他們說反,那絕不是說說而已。 聶力欣慰于這些人的態(tài)度,感覺,自己在東山的各種惠民政策沒有白費。 抱拳拱手。 “鄉(xiāng)親們,咱們先不慌,你們可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這里面有內(nèi)情,具體什么事兒我不跟你們扯,但是我聶力絕不會立于危墻之下的。各位的心意聶某領了。” 沒有擺官架子,也沒有用自己的身份說事兒,而是以江湖禮節(jié)。 可這正對了鄉(xiāng)親們的心思。 他們這種行為在古代來說就是助拳。 一個個激動的說道:“聶帥,我們怎么能不慌?東山好不容易才過了幾天好日子啊,國府就瞎折騰,他們護不住自己的人,你你護著了我們,現(xiàn)在他們拿您頂缸我們肯定不干!” 那名看起來文弱的書生擲地有聲。 說的后面百姓一陣喧嘩:“就是,這些年換了多少人,誰敢得罪洋人?誰給咱分的地,讓俺們活下來的,我們心中有數(shù)。” “我們都知道,那些田產(chǎn),本來都是您的,可您連租子都不要,就讓我們種了,這是天大的恩德,我們決不能讓您去一人頂缸,要去我們東山五百萬百姓一起去。” 聶力直呼好家伙,就這么就把五百萬的百姓代表了? 那些地,也是聶力從各種跟腳盆雞和大兵們有牽連的人手中弄來的,他不可能自己種。 所以搞了另類版的打土豪分田地。 讓百姓們都快愛死他了。 本來就是嘛,這個時代哪個有錢人跟外國沒有關系?那都是不可能的,只要聶力查,必然有。 不過他也沒敢真的打土豪,畢竟還有不少本分人呢,不能一桿子打死。 可即使這樣,也讓百姓們樂的找不到北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