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錦州城下。 清軍大營,皇臺極大帳。 “皇上,祖大壽派人送來降表,請求歸降。” 隨著明軍的潰敗,短短三天時間,洪承疇率領的十一萬大軍,折損過半。 明軍塔山、杏山大營相繼失守。 如今錦州境內,只剩下松山一座孤城。 鎮守錦州的大明總兵祖大壽,眼見明軍大敗,心知再不投降,一旦城破,祖家上下必然難逃屠戮的祖大壽。 最終再次舉起大旗,選擇了向建奴投降。 之所以說再次,那是因為祖大壽早年就曾投降過清軍。 只是中途因為有感大明強大,建奴勢微,遂反清復明。 而如今的祖大壽的從子祖澤潤,就在皇臺極帳下,擔任漢軍鑲白旗副都統。 內大臣勞薩的匯報,讓病中的皇臺極,也是大喜過望。 “錫翰,立即擬旨,封賞祖大壽為一等爵,世襲罔替,朕要親自迎接他歸順。” 雖然祖大壽向來反復無常,但皇臺極卻一點不介意,最起碼表面上是不介意的。 原因很簡單,祖大壽身為遼東將門世家,遼東各地祖家的門生故吏遍地,得到祖大壽的歸降。 攻略遼東的道路,將會平坦的多。 這就好比當年,遼東游擊將軍李永芳,作為第一個投降的明將,對于當年遼東的軍心打擊之大,那是無可估量的。 也正是因為李永芳的投降,最終促成遼東大批明將的投降,其中最有名的就要屬尚可喜、耿仲明。 同樣歷史上松錦之戰后,祖大壽家族從此歸心建奴,為后來吳三桂的投降建奴,無疑是鋪平了一條道路。 因為祖大壽是吳三桂的娘舅,祖大壽家族在清廷的恩寵,對于歷史上,手握重兵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在關鍵時刻做出選擇,顯然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邊祖大壽投降的好消息,剛剛安排妥當,松山前線的多爾袞,又派人送來密報。 “奴才叩見皇上。”從前線回來的固山額真,正是鑲白旗的鈕鈷祿圖爾格,此人也是皇臺極帳下有數的名將。 “免禮,圖爾格你這個時候回來,莫非是松山城拿下了?” 心情大好的皇臺極,一臉高興的打趣問道。 “回稟皇上,肅親王(豪格)讓奴才來報,松山副將夏承德遣其弟夏景海來投,說是愿意開城歸順我朝,但他希望皇上能夠承諾,拿下松山城封其為松山鎮總兵官。” 圖爾格雙膝跪倒在地,雙手呈著豪格和夏承德送來的信箋。 皇臺極接過內侍拿上來的公文信箋,面色輕松的看罷,遂笑道:“區區一個總兵,朕準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