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還在蒙蒙亮的時候,鄭家人便已經基本聚集在圭谷鄭府的正廳靈堂之內,完成大斂、蓋館、哭喪等重要儀式。 府門外那紙做的過山轎,也將在這個時候燒掉,以提醒外人鄭府是日出山。 所謂“出山”其實就是出殯,因靈柩通常葬于山上而得名如此。 在靈堂內蓋館哭喪之后,便是要將靈柩送去墓地的環節。鄭府已經選定了城西南郊山丘上的準提佛寺作為安葬地點。 如此一來,靈柩與出殯隊伍便要從鄭府朝東的主大門走出,而后走至圭谷城的南門朝青門——這自然是因為這道門向著青丘山而得名。 城門內外,皆是得知這日鄭克臧出殯的漢番眾民,要來送先司長大人最后一程。 這一日,無論有沒有真情實感,所有人都可以放聲痛哭,鄭克殷覺著,目送靈柩的百姓甚至哭得比盡皆披麻戴孝的鄭氏族人們哭得更加傷心,更加悲哀。 即使只是司長,但鄭克臧對于圭谷城內外的各族百姓而言,足以稱得上是一代明主。鄭克臧正是圭谷城的建立者,短短十三年間便已經建設得有模有樣,城內街市繁華,城外良田萬畝。 盡管存在著許許多多的政治斗爭,但鄭克臧的建設功績,是實打實地落在圭谷州的四萬百姓頭上的。 走出城門,按照規矩,送葬隊伍便要暫且停下,孝男鄭安良須回過頭來,向親族以外的送葬者叩頭拜謝。 這便是謝步,這是請其他人到此為止的意思。鄭府的一部分下人則會就地在此設“排路祭”,擺起奠場,再次接受眾人的致哀,據說很多人都會趁排路祭從喪家討點小錢,鄭克殷也特地做了安排。 完成這些步驟之后,便是最后的下葬環節。 鄭家親人領著抬棺隊伍沿著山坡緩緩上山,直至海拔尚不高的準提寺,得到僧人們的接待,并前往下葬地點。 鄭克臧之亡妻陳妃,亦是葬于準提寺。按照鄭克臧遺愿,他將與妻子合葬一處。 在這里,剩下的儀式便會由僧人們指引完成,而鄭克殷等人則向鄭克臧的靈柩做最后的告別。 這樣一來,鄭克臧也終于入土為安,正式地告別人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