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六八三,神州東渡-《北美洲再造中華》
第(2/3)頁
他只知道,當年小鄭克殷抵達扶桑殖民司轄地之時,金門已是一座不小的城,而不知其數的漢民已圍繞著金門開阡陌,筑溝渠,事農桑,安居樂業,儼然世外桃源。
能夠熬過長達近三個月的海上苦旅活著上岸的,可以說都是媽祖顯靈護祐的幸運之人。
但新任殖民使鄭克臧——當年他已將“殖民使”改稱為“殖民司司長”——對殖民開拓進程仍不滿足。
小鄭克殷發現,其后三年,從臺灣跨洋東渡而來的明人每年都多達數千,永歷三十七年(西歷一六八三年)更是幾乎鄭氏所有航船都傾巢而出,帶來多達萬人的龐大移民!
由于當時的鄭克殷被兄長揪著拽進殖民司為官,鄭克殷多多少少也總算理解了一點當年的事情——
原來當時正值永歷三十四年(西歷一六八〇年),延平王鄭經先前趁波及整個中國南方的三藩之亂西征滿清的失敗已成定局,臺灣上下皆彌漫著濃重的失敗主義情緒,擔憂清軍反攻臺灣的言論甚囂塵上。
為了保留漢家火種,已然認為臺灣也終將失守的鄭氏決定孤注一擲,將臺灣漢人甚至非漢人都一股腦地送往扶桑。
下一年鄭經病薨之前,也對繼任者鄭克塽及輔政大臣馮錫范、劉國軒等人千叮嚀萬囑咐,無論什么情況,都絕不能甘當漢奸、向滿州韃子投降!
[注:“薨”音同“轟”,意為諸侯或將相之死。]
如果巡航廈門、金門一帶的船只發現滿清提水師來攻,那么無需任何猶豫,在一部分人死守臺灣西側的澎湖列島的同時,大小船只都必須滿載君民,東渡扶桑!
鄭經的遺志得到了遵守。
永歷三十七年(西歷一六八三年),清國派大漢奸施瑯攻打臺灣。
初期抵抗不力的明鄭做好了萬里轉進的準備,點上所有的艦船,帶上了所有能帶的財寶、牲畜、種子,燒光了建設多年的東寧,將一座空虛的臺灣島留給滿州韃子,一頭扎進轉進扶桑的漫漫海路,后來明鄭官方稱之為“神州東渡”。
而這,是下一場斗爭的開始——
鄭克塽集團入主扶桑之后,永歷三十八年(西歷一六八四年),鄭克臧將金門讓給了當今王上,也即是其三弟鄭克塽。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岳阳县|
台东县|
奎屯市|
元氏县|
彝良县|
金华市|
阳高县|
大方县|
长兴县|
浦城县|
荥经县|
荃湾区|
安阳市|
兴义市|
霍城县|
平顺县|
农安县|
寿宁县|
肥西县|
彭州市|
山阳县|
平顺县|
太保市|
雷山县|
逊克县|
祁门县|
新化县|
花垣县|
东山县|
文水县|
佛坪县|
贵德县|
正定县|
米脂县|
全南县|
鄂托克旗|
精河县|
防城港市|
项城市|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