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四十二章荒涂地上桃花開-《第一書記》


    第(1/3)頁

    正如牛大寶所說,那是一段光榮而艱苦的歲月。

    1952年,響應國家墾荒存糧的號召,一大批退役老兵選擇來到了這片荒蕪之地。他們有的在淮海戰役中做過后勤兵,有的在軍校里當過教員,還有的做過軍工團的文藝兵……無論以前叫什么,現在他們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墾荒者”。

    他們高喊著“一顆紅心照大地,敢叫日月換新天”的口號,來到這片滿是滄桑的荒蠻之地。

    那時的浠水古道就像一個待開采的寶藏,富饒而又凄涼。盡管他們想象了環境的惡劣,但是當親眼目睹這片土地時,他們還是被眼前的景象震驚了。

    目及所至雜草叢生,有的甚至長到了半人多高。更讓他們憂心的是這雜草下面的沼澤,稍有不慎便會深陷泥潭。草里面的蚊蟲蛇蟻讓人防不勝防,被咬上一口就會紅腫一大片,甚至還會有中毒的危險。白天還好說,到了晚上那就是輾轉難熬。

    他們首批到這里的只有五十六人,來在天南海北。牛大寶的父親牛建國就是其中的五十六分之一。

    來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建宿舍。

    他們在一塊平整的地方除去雜草,找來粘土拌勻,摻上稻草秸稈,曬干做成土磚,作為墻體的材料。然后從很遠的地方運來木材和瓦片。這種土坯房雖然不是很堅固,但在保溫保濕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尤其是隔熱、降低濕度的性能,在這片濕熱的土地顯得更是尤為珍貴。

    那時的牛建國只有十八歲,是最小的。所以每次隊長趙衛國走到哪里都帶著他。

    在土房沒建好之前他們在搭的帳篷里睡,每天起來都是滿身的包。于是趙衛國便讓牛建國去鎮上買艾草晚上點著用來熏蚊蟲。后來隊里的孫建軍在除草時發現了臭蒿子,這種要比艾草好用的多,而且還可以就地取材,就是燒起來有股子臭味。但是聞習慣了也就感覺不出來。

    牛大寶說,那時候人民的力量是偉大的,總能在艱苦而卓絕的勞動發現新的智慧。

    但是危險也會雖時降臨,每每深入內地都是險象環生。

    有一次,廚師劉鵬為了給大家改善伙食,提高營養,拿著槍去古道腹地打野味。跑著跑著便陷進了沼澤中,他抓住身邊的一大株蘆葦草平躺在泥土里四個小時,直到隊長帶人找來,才將精疲力盡,膽戰心驚的他從閻王爺嘴里拉了出來。從此,他一個人再也不敢深入腹地,甚至對稀泥產生了恐懼,每次看到都會逃命似的躲開。還有一個隊員在去挖粘土的途中,被一條青花蛇咬了,渾身發燒昏迷不醒,隊長連夜背著他跑了十幾里地,去鎮上的醫院,結果沒有救回來,成了第一個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的人。

    就這樣經過一個月的努力,一排十間的土坯房建了起來。在物質極其匱乏的荒地上第一次立起了房子。

    趙衛國很高興,在搬進去的第二條便喊著牛建國去了鎮上,買回了五株桃樹,種在院子里。

    桃花村的名字便因此而來。

    接下來的便是最艱難的工作——墾荒。

    趙衛國采取了先近后遠的策略,將五十五人分成了四組,劃定區域進行工作。

    那時候鋤頭每人分不到一把,于是沒有鋤頭的便用手拔,一天下來手都磨出血泡。晚上回去將縫衣針拿煤油燈燒熱了,挑破,第二天繼續干。

    干累了,趙衛國就讓以前在文工團干過的馬友亮帶頭唱《團結就是力量》。歌聲響徹在荒蕪的天空。人們在歌詞的鼓舞下繼續奮力前行。

    那段時間正是抗美援朝最艱難的時候,趙衛國帶領大家省吃儉用,將多余的糧食全部支援前線,每個人每天只有一個饅頭和兩個玉米餅,但是沒人叫苦。

    累倒了爬起來再上,餓了喝口河水再干,沒有人后退,沒有人偷懶。只為能夠順利完成任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瑞金市| 西吉县| 张家港市| 商丘市| 罗甸县| 金沙县| 湖北省| 巨野县| 佳木斯市| 阿拉善盟| 河东区| 尖扎县| 张家港市| 兴山县| 丰镇市| 达州市| 宝应县| 仁化县| 湖北省| 东方市| 清苑县| 阜宁县| 长春市| 古丈县| 饶阳县| 东乡县| 江孜县| 南丰县| 丹凤县| 建阳市| 新化县| 西林县| 蒲城县| 横山县| 博客| 乌苏市| 广平县| 故城县| 会泽县| 贡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