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那父親知道我為什么能夠成功勸諫大父讓鹽價降下來,甚至讓李相也同意降低鹽價么?”趙泗開口問道。 扶蘇沒有說話,而是等待著趙泗解謎。 “那是因為再我勸諫大父降低鹽價之前,先弄出來了曬鹽之法,使大秦再無產鹽之憂患。 同樣,再我勸說大父降徭降稅之前,我先帶回來了三種仙糧,又使五谷增產,大秦從此再無糧食緊缺之患,而且彼時隴西大捷,匈奴再無南下之擾,長城也已經修筑完畢,工事已無緊缺之患。”趙泗沉聲說道。 扶蘇聞言眼中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可是想了想還是覺得不對。 趙泗想表達的是,你想提建議不能簡單的只提建議,還得為始皇帝考慮一下其他事情。 但是,那他媽的停建阿房宮停建陵寢怎么說? 你還解決了始皇帝的壽命問題? 扶蘇在那沉思,趙泗依舊在持續輸出。 “我覺得勸諫之道,不在于對錯,而在于站在對方的角度來考慮,憂君王之憂,喜君王之喜,這樣一來才能夠勸諫成功。 我有一句話或許有些不當,可是父親您是大父的兒子,是一家人,是本來就該和大父站到一塊想問題的。 您從始至終就認為大父不會如你所想,認為大父貪權好虐,難以改變,那這樣一來您特意去勸諫又有什么意義呢? 您都已經篤定大父不會聽您的,但您偏偏還要說。 難道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的心里舒服一些么? 那您之所以勸諫,是為了天下人,還是為了自己的良心仁心呢?” 扶蘇聞聲,囁嚅著嘴唇,卻什么也沒說出來,一時之間,只剩下馬蹄于地面扣動的聲音…… (先六千適應一下,明天八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