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轉眼,就有一名鮮紅色裝扮的歌姬飄到了余閑的面前,眉目含春,巧笑倩兮。 不過這歌姬注意到余閑穿著家丁服,便把目光移開了,轉而在雅間里流轉。 卻發現里面只有皇太孫一人是錦衣華服,其他隨從仆人也都一起坐在席間。 她的眼中閃過一縷困惑,但依舊保持職業微笑,將上半身穿過欄桿,舉起了手中的酒壺。 皇太孫被迷得神魂顛倒,端起酒杯湊過去。 項飛卻不識趣的橫在了中間,面色冷峻。 剛剛開席前,項飛他們可是先嘗過了每樣酒菜,確認無恙后才肯讓皇太孫動筷子。 “項飛,你閃開!”皇太孫氣急道。 顧帆勸解道:“公子,這也是沒辦法啊。” 皇太孫怒目而視。 “先讓我代公子嘗嘗這玉釀吧。”余閑端起了自己的酒杯,懸在這歌姬的面前。 歌姬只好心不甘情不愿的給余閑斟上。 結果,余閑直接將酒杯放回到桌上,一口都沒嘗:“這酒有些騷氣,還是算了吧。” “……”歌姬呆愣了片刻,旋即面露幾分尷尬羞惱。 皇太孫卻不敢對余閑發脾氣,只能無奈作罷。81zw.??m 這時,天井之上,落下來一個吊臺,一名須發皆白、儒雅清雋的老人站在上面。 “在下盧曄,代倒懸樓,給諸位貴人們賀中秋之喜了,歡迎諸位的蒞臨捧場。” “這盧曄竟淪落至此。”顧帆有些不屑。 余閑隨口道:“這盧曄很有名嗎?” “在儒家圈子有些名聲,但未必是好名聲。”顧帆可能是感激余閑的以德報怨,很耐心的解釋道:“他是前朝末年最后一批的科舉人,三歲識千字,五歲背百詩,七歲熟讀圣人典籍,九歲精通賦詩作聯,十一歲中童生,十三歲中秀才……” “然后十五歲中舉人?”皇太孫插嘴道。 顧帆:“十五歲考舉人時,前朝滅亡。” 余閑和皇太孫:“時運不濟啊!” 不過兩人對視了一眼,又默契的改口:“逃過一劫啊!” 接著,顧帆把盧曄這跌宕起伏的人生大概說了一下。 前朝滅亡后,諸侯割據。 當時統治圣京的是姜國。 結果姜國不認可前朝的學歷,盧曄憤而閉門苦學,時不時寫一些針砭時事、懷念前朝的詩詞,因此事沒少關小黑屋。 熬啊等啊盼啊,終于,姜國被大景滅了,盧曄覺得自己迎來了新曙光,第一時間跑去投效大景朝廷。 大景倒是認可前朝的學歷,奈何盧曄當時已是花甲之年,還只是個秀才身份。 而且楊吉查了他的底細,發現這貨這幾十年里開小號寫小黃文謀生,就沒搭理。 盧曄懷才不遇、悲憤欲絕,據說當場對楊吉撂下狠話:大景失盧曄,萬古如長夜! 楊吉贈予他十根蠟燭以資鼓勵。 “斷了仕途念想后,盧曄只能替人寫字題字營生,未曾想,他如今竟淪落到酒樓當席糾令官了。”顧帆唏噓道。 “靠本事謀生,不丟人。”余閑道。 盧曄站在吊臺之上,口若懸河,聲音竟能傳遍偌大的酒樓,顯然起碼有了儒家七品聲辯境的修為。 “今日中秋佳節,賞燈喝酒之余,若無詩詞助興,豈不可惜?” 這是要玩行酒令的意思了。 其實剛穿越過來沒幾兩天,余閑就幻想過在中秋節一群人吟詩作對的時候,出口成章,一鳴驚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