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吾道不孤也-《我每天出門看黃歷》
第(2/3)頁
也因此,開朝以來,法家的地位急劇飆升,實現了和儒家分庭抗禮。
那是杜隆這輩子過得最快樂最有成就感的歲月,他覺得遇到了千古名君兼法家伯樂。
只是屢屢暴雷的貪腐案,又極大挫敗了杜隆的意氣,他開始陷入了自我懷疑、自我反思。
而現在,余閑的奇思妙想,大有讓杜隆茅塞頓開的沖動,現在,就只差疏通最后的堵塞點了。
余閑很貼心的幫他疏通了:“那再請教恩師,律法,是否需要與時俱進?”
杜隆當即愣住了,喉結蠕動了幾下,突然血往上涌,染紅了整個頭顱。
“砰!”
一陣拍案而起,嚇得勛貴子弟們一個個心肝亂顫。
只見杜隆站起來,指著余閑,激動道:“你、你再多說兩句,只差一點了。”
余閑知道他即將開竅了,就補充道:“歷朝歷代的亡國教訓里,總有說法紀敗壞,卻鮮少有人想過,如此敗壞的法紀,怎么能維持一個國家幾十年乃至幾百年,甚至開創過一個個盛世呢?”
他以前看歷史,研究過為何封建王朝最多只能延續三百年左右。
他總結了以下三個原因:土地兼并、階級矛盾、律法滯后!
再剖析下去,造成前兩者的導火索,無外乎還是律法滯后!
說穿了,就是老舊的律法,趕不上社會發展了,甚至反而會成為阻塞社會發展的枷鎖絆腳石!
縱觀歷朝歷代,會發現,很多王朝,都是一本律法從頭用到尾,結果沒趕上變化,就會衍生出階級矛盾、土地兼并等問題,接著農民起義、皇權旁落就來了。
見杜隆神色激蕩,余閑生怕把這老頭刺激出個好歹,就趕緊給話題收尾:
“學生的意思,是把制定律法的權力交由刑部,刑部每隔一段時間派出巡察隊,前往各行省督查校績,受理百姓申冤投訴,糾正冤假錯案,總結經驗和實際,擬定諫疏,交由刑部尚書審閱批復,最后再擬奏折,提出一些律法修正改善的方案,呈遞內閣和圣上裁決。”
“若如此施行,則吏治清明,百姓自安……好,好,太好了!”杜隆像是品到了一口絕世美茶,當即神情迷醉、目泛流光,口生香津,整個人都美到天上去了。
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夢里的桃花源,或者說理想國?
隨即,他努力收斂心神,注視著余閑的小白臉,一字一句道:“無缺,你是如何想到這些的?”
“因為我跳出了這個圈子去看待事物。”余閑說了一半的實話。
杜隆能很快領悟自己的方案,可見他缺的不是腦筋,而是眼界。
更準確的說,杜隆和許多法家人都習慣了故步自封、畫地為牢。
刑部這個畸形的機構流傳了幾千年,大家都習慣了它的存在,即便有明眼人覺得有問題,卻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
就好比勾欄,明明是糟粕,但大家都習以為常了。
而且,余閑還故意保留了一些,比如沒有提及設置檢控機關,在府州縣也設置分司。
因為他也得“與時俱進”。
這個世界的社會情況,短期內還接受不了這種新事物,人力物力也跟不上這種大變革。
像平行時空的那幾位法家代表,老王和老張,搞變法都把自己的命搞沒了。
魯迅說過,每一場變革的前面,都是崇山峻嶺、天埑深淵。
課堂上,寂靜無聲,大家都陷入了沉思,即便思不出什么。
比如潘大春同學就搓著下巴,肅然道:“噫吁嚱!厲害!”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滕州市|
华安县|
巨野县|
安阳市|
民乐县|
封丘县|
治多县|
桦川县|
廉江市|
襄城县|
卓尼县|
双城市|
黑水县|
平顺县|
平和县|
泗水县|
泸溪县|
通海县|
焉耆|
贵港市|
离岛区|
墨脱县|
东乡族自治县|
乌苏市|
阳谷县|
永丰县|
溧水县|
鹿泉市|
兴义市|
湘阴县|
义乌市|
阳高县|
华坪县|
新宁县|
灵丘县|
紫金县|
三明市|
泾源县|
咸宁市|
连平县|
湟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