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一郡之內,一縣人口超過了郡治雖然不多,卻也不那么少,不算稀奇。 但那都是略微超過,像宜陽這般,超了新鄭十萬,接近兩倍數目,這就很離譜了,更別說還是從五萬提上來的。 之前始皇帝走訪過的所有縣城,除了新鄭,人口數大都在七八萬左右,一個過十萬的都沒有。 在科技不先進的秦朝,人就是勞動力,一個城人越多,意味著發展潛力越大。 “蓋因韓地富者寡,而貧者多。” 科學家的聲音平平淡淡。 “此話何解。” 始皇帝不明所以。 他問的是人口怎么提上來的,和貧富有什么關系。 “臣有一條政令,入宜陽的百姓皆有聊以果腹的飯食,可安一身的宿地。臣從未對人口之事上心,然宜陽人口日益增多。” 始皇帝明悟道: “原來如此,各地貧民盡皆入了宜陽,朕就說怎么各縣城不見乞者,人口除了新鄭,沒有一個過十萬之數。” 科學家的聲音依舊平淡。 “不,入宜陽的貧民是少數,大部分都死在了野外。陛下車隊能在韓地暢通無阻,一日之間連跨數縣,食不果腹的貧民卻是不能。兩縣的距離,陛下車隊半日可過,但他們卻走到死也到不得。” 平穩至極的講述,如一杯白開水,卻讓始皇帝心間有如沸水滾落! “章邯,果真如此乎!” 他扭首喝問。 這一路行程,除了到達目的地,他都是身在駟馬王車之內,看不到路邊茂盛的草木,以及草木中的新骨。 這句問話問的有些沒有道理,章邯又不是離縣而行的貧民,哪里知道究竟。 但章邯身為始皇帝心腹,明了始皇帝究竟在問什么。 沉聲道: “臣下見尸骨屢見不鮮,百里可見千也。” 嬴政極具迫性的目光驟降光彩。 車隊走的路是走馬車的大路,吃飯都吃不起的貧民大多走的都是說不上路的小徑。 在一條大路兩側百里千尸體,那在那些密密麻麻在草叢沙土之間的小徑,又會有多少具尸體呢。 始皇帝的心很沉重,韓地之行所得到新治國理念的喜悅少去大半。 他這次巡行主因是鎮壓,但次因未嘗沒有親身見識真實天下,不被朝堂那些官員蒙住雙眼的想法。 他沒想到,他所能看到的,依然是這個天下光彩的一面。 再看四周那些黔首滿是光芒,崇拜地看著科學家的眼神,始皇帝便知道為什么了——救命之恩。 他沉默片刻,道: “此事,成蟜知否?” “不知。”科學家止住腳步,道:“陛下,你是天子,你是君父。我們都是你的子,你的民,你的臣,不是長安君的。長安君曾說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私以為,權力越大,責任越大。” “朕,知矣。” “臣繼續為陛下引路。” 科學家邁開腳步,始皇帝跟在其后。 嬴政看過了墨家各司其職,同食粟米。 看過了無論是農民,還是工匠,皆穿著粗布麻衣——他只能通過宜陽百姓所做的事來大概判斷所操何業,而不能通過衣飾。 他看到所有人都有說有笑,看到所有人都熱情地和科學家打招呼,看到所有人都稱科學家為巨子。 而從科學家的口述中,也知道了這座宜陽城中所有人都是墨者。 同樣博覽群書,看過墨家典籍,深切明白墨家是一個什么群體的他,明白親弟為何如此糾結了。 他跟著科學家來到與旁邊民居沒有兩樣,顯得極其普通,極其寒酸的縣令府內。 掃視了一眼屋內環境,略有一絲歉意地道: “你做得很好,但這座城不能存在。” 科學家毫不意外地笑了笑,大逆不道地道: “是因為我比陛下做的還要好乎?” 章邯大怒,手執秦劍! “安敢對陛下無禮!” 除了嬴成蟜,沒有人能如此無禮,這個世上沒有第二個長安君。 “不錯。” 始皇帝的聲音,讓章邯的殺心驟然消散了大半,緊握劍柄的手也消了力,內心滿是驚愕。 [陛下怎么能如此說?] 從不憚于承認不足,承認錯誤的始皇帝沉聲道: “他們眼中只有你,沒有朕。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