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嬴成蟜笑道: “我要儒家廢禮儀。” “我要儒家無貴族。” “我要儒家教天下。” 三句話,讓伏生臉色大變兩次。 這三條要求,只有最后一條符合儒家立場,前兩個都與儒家理念嚴重不符。準確的說,是在顛覆傳統儒家。 儒家是一門貴族學說,致力于復興周禮的儒家,本質上仍舊是用家天下那一套來管制。 和墨家一樣,儒家也提倡愛人。 但和墨家兼愛不同的是,儒家的愛人是有分別的愛。 對親人的愛,要比對朋友多。 對朋友的愛,要比對路人多。 儒家的道德在法律之上。 父母犯法,子女不告官,要受到懲罰。而告官舉報,也要收到懲罰。且后者的懲罰,要比前者大的多的多。 儒家沒有大義滅親這四個字,只有不孝這兩個字。 這便是儒家用以治理國家的方法,禮治。 在君臣方面也是如此——君待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君王對待臣屬要有禮儀,而臣屬要回報君王以絕對的忠誠。 這些條條框框的禮儀,變成了束縛百姓的樊籠,自小便讓百姓學習怎么更好的被統治。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這些禮儀維護了社會穩定。而作為人類生活主體的社會穩定,則讓大多數百姓性命得到保障,這道樊籠不只有束縛作用,還有保護。 “長安君此言,恕我……” 伏生臉色鐵青地拒絕,嬴成蟜不等其說完,道: “今日若在此的不是你伏生,而是淳于越,我不會來。本君以為,你會答應本君的要求。” 端起水溫略微有些涼,剛端上來時熱氣騰騰的熱水,嬴成蟜洇了一口。 “吳實,唐秉……這些人都是你的老朋友了,他們治理的城池發展速度遠比南陽要快,你可知道這是為什么。” 伏生沉默著,不答。 “看來是知道了。” 嬴成蟜雙手交叉,下巴壓在手上。 “要百姓入大秦學堂讀書,按照年齡分別教導本君能理解。” “要百姓侍奉父母,樹立德高望重者為榜樣,本君也能理解。” “本君不理解的是,父母故,守孝三年,三年內不許做其他事,這是何道理?” 伏生微低首。 “此為《論語》中孔子之言,于……” 嬴成蟜用力敲擊了一下桌案,以沉悶響聲打斷了伏生言語。 “本君知道出處,不需你說。” “本君現在要你解釋給本君聽,這是何道理。” 伏生緊隨其后言道: “兒女出生后,三年才能脫離父母的懷抱,這三年是父母最辛苦,最艱難的時刻。” “是以,父母去世后,兒女要守孝三年,以報答父母養育之恩。” “為父母守孝三年,周朝都是如此做之。” 停頓片刻,見長安君依舊在望著自己,伏生又道: “百姓越看重孝道,越能知道禮義廉恥,天下重禮,方能太平,成就盛世。” 嬴成蟜擊掌微笑。 “彩。” “你終于說了實話,雖然僅是半句,倒也難能可貴了。” “這太平不是你伏生的太平,更不是百姓的太平,是上位者的太平。” “這盛世也不是你伏生的盛世,不是百姓的盛世,而是貴族的盛世。” 端上來的是茶杯中,裝著的是熱水而不是茶湯。 若不是伏生心生怠慢,就是縣令府最高標準只有熱水。而沒有那很是渾濁,只有貴族方能享用的茶湯。 做了南陽縣令,伏生沒有享受到上位者應該享受到的事物。 伏生平視嬴成蟜,反問道: “長安君不是上位者?不是貴族乎?” “我自然是上位者,亦是貴族。” “既然如此,何以要反自身?” “因為不爽。” 嬴成蟜在伏生不解的眼神中,微笑著道: “孝順是一種美德,尊師重道,待人以誠亦是應有之理,這些都是極好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