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在朱壽琢磨組建衛隊之時,黃子澄也趕到了東宮。 此時的他,面如土色,官袍染血,看起來簡直凄慘極了。 朱允炆頓時嚇了一跳,忙不迭的關切問道:“恩師,您這是怎么了?” 一旁的齊泰心里也很震驚。 兩人同僚多年,他深知黃子澄最注重地便是自己的儀表。 今日,還是他頭一回見到對方如此落魄的模樣。 黃子澄臉上說不出的失魂落魄,擺了擺手,嘆道:“罷了,一言難盡……” “殿下,還是您的事要緊,咱們趕快去向陛下獻策吧!” “好!” 三人一路來到謹身殿,經太監通傳,很快便見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正在里頭批閱奏疏,待三人向自己行完了禮,便問:“允炆,咱考你的問題,你是想出對策了?” “是的,皇爺爺,對于國庫之歲收,孫兒已琢磨出了三大對策!” 朱允炆拱了拱手,臉上露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 皇爺爺定下的是三日之期,可他連夜便請了黃子澄、齊泰這兩位博覽古今的老師,跟自己一起商討辦法。 不出半日,幾人便已想出了一個面面俱到的萬全之策。 而這兩位老師之所以跟他一同進宮,則是打算在朱元璋采納這三大對策之后,便以皇孫圣明、可為人君當作理由,諫言陛下冊立皇太孫! 對于這一切,朱元璋心知肚明。 他心里早已決定,要采納大孫子朱壽的互市之策。 否則,也不會讓錦衣衛緝拿北元的探子了。 可朱允炆來都來了,倒不妨聽聽這個孫子,又琢磨出了啥法子。 于是,他面上帶了幾分笑容,道:“允炆,把你的對策跟咱說說吧。” “是,皇爺爺!” 朱允炆心頭一喜,連忙拱手道:“其一,效仿古之管仲,廣征青樓的賦稅,鼓勵娼妓的大力發展,以此充盈國庫。” “其二,我大明歷來年的軍費開支,幾乎占了國庫的六成,故此孫兒諫言,可裁撤邊關十萬軍戶,命其卸甲,行屯田之舉!” “其三,皇爺爺您驅除韃虜,再開華夏之正統,由此可封禪泰山,祭祀天地!” “上天若得知了皇爺爺您的功績,定會保我大明風調雨順,年年大豐,國強而民富,歲收也就更多了。” 一番話說完,朱允炆恭謹地抬起頭來,一臉期盼的看著爺爺朱元璋。 朱元璋聽罷,神情古怪極了。 他看了一眼朱允炆之后,又掃向黃子澄、齊泰,問:“這三個對策,你們都把過關了?” 黃子澄和齊泰對視一眼,齊聲道:“回陛下,臣等以為皇孫所說,皆乃謀國之言,可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