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以工代賑? 朱元璋抓心撓肝,胃口被徹底吊足了,忙問:“壽兒,何為以工代賑?” 朱壽笑了一下,道:“很簡單,朝廷出銀子,讓災民們干活!” “這樣一來,既能保證災民們不生惰性,朝廷也可以有所進項,可謂兩全其美!” 朱元璋困頓的腦袋里,如同落下一道天雷,豁然醍醐灌頂。 居然還可以這樣賑災? 轉念之間,他就想到了孫子治理鹽山災民用的辦法。 既給工錢,還管飯,災民則做工制鹽,這不正是以工代賑的縮影和真正寫照嗎? 這個法子,似乎比自己跟群臣商量出的那三個對策,高明不少啊! 可很快,他的臉色又不好看了,嘆道:“孫兒,你這辦法好是好,可非仁義之道啊。” “且不說當今陛下最疼惜的,就是天下萬民,就算他真用了你這辦法賑災,無數的災民也要唾棄于你。” “而且,這些災民缺衣少食,還有大把的人沒飯吃,豈有力氣做工?” “就算這些人存有力氣,可連京師的百姓,還有無數找不到活計的人呢,朝廷又往哪安插這些災民?” 說完,朱元璋心里暗嘆了一口氣。 他這孫子,有大本事,心腸也是好的,可尚未體恤民情,便貿然下此定論…… 這是紙上談兵啊! 治國治民,可不是鬧著玩的,治理鹽山三百災民,和治理整個天下的災民,終究是小巫見大巫了。 可此時的朱壽,絲毫沒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反而豎起了大拇指:“老頭子,看不出來啊,你心黑是黑了點,這眼光卻是不差啊!” “不當官可惜了!” 朱元璋氣的瞪了他一眼,廢話,你爺爺我要沒這點眼光,咋當皇帝? 罷了,這孩子畢竟打從棺中活過來之后,便再也沒處理過政事,能有此見解,已是很難得了。 還是對孫子的要求太高了的錯,咱氣個什么呢? 正要苦口婆心教導孫子一番,朱壽卻又開口問:“老頭子,你認識的那個大官,品階大不大?” “壽兒,你問這個干嘛?” “別管了,你先告訴孫兒,他官大不大?” 朱元璋大手一揮:“大!早年跟陛下打過天下,有過命的交情,要不咋求陛下賜了洪武鹽的匾額呢!” 廖家兄弟暗自驚嘆,不愧是陛下,連忽悠起孫子來,都臉不紅心不跳。 朱壽頓時笑了,一拍大腿:“那就好辦了,災民的去處有了!” 朱元璋一臉的懵:“什么什么去處?” 朱壽眉飛色舞地道:“老頭子,你不是想發國難財么,正好,咱爺孫倆發財的機會來了!” “孫兒可是記得,咱應天府附近有一處鐵礦,至于還無人開采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