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此世胥都天大小真炁何止千萬。 道人自悟得胎息,性根圓滿后,便需覓得一門練炁法,來茁壯自身的先天胎息之炁,之后衍化真炁,筑下道基。 如此。 才方是堂皇正道,仙門法統(tǒng)。 而這《神屋樞華道君說太始元真經(jīng)》,便是門練炁術(shù),非但如此,還是一門極高深的煉炁術(shù),只怕是上乘法門。 不過…… “全于圣道,仙道不遠。服煉三黃,燒餌八門,是旁門無功;閉息一法,入定出神,難逃老衰命盡;抽添加命,進炁補血,不免有遷徙之苦;至于三峰采戰(zhàn),定觀鑒定形,實為吾道之異端,何足道!” “種種煉炁傍門,姑不盡述,唯太始元真,大洞微妙,因質(zhì)感和,無形無名,非經(jīng)不可以明道,道在經(jīng)中,幽深高查,非師不可以得其理——” 這經(jīng)書通篇。 便是以一個叫神屋樞華道君的人口吻,來教導(dǎo)人如何在虛空抽性,最后運轉(zhuǎn)法門,在練炁九層時將一身胎息煉成太始元真。 “不過虛空抽性何其難也,步步險關(guān),走錯一步,便是身死道消。這些天,我在一真法界里運始了這么多遍,死了無數(shù)回,還是未能入門。” 陳珩搖頭。 這門練炁術(shù)立意便起的高得駭人,也不知是給誰煉得,也不知是誰才能究竟煉成,更不知在九階三十六品真炁中等第如何。 “若胎息境界就于虛空不迷不失,抽得性根寄定于身,那之后的修道,只怕一路到紫府、洞玄,都無迷障的阻隔了……只是,前身父親怎么能擁有這等經(jīng)法,他又是何來歷?” 陳珩站起身,將古書貼身放好。 前身父親早逝。 在前身還未來得及記事前,便因一次觀想突然扯出了舊時病傷,在床榻上掙扎了幾日后就撒手離去,只留下前身孤兒寡母兩人。 “前身這些族人也就罷了,凡體俗胎,不通道義,因這門經(jīng)法中的險要崎嶇處心生畏怖,把它當(dāng)成旁門左道的妖惑,這也是情有可原。” “可這本練炁術(shù)分明立意高絕,最后煉成的太始元真,更是妙用無窮,混元氣而周用,葉至道而裁成,堪稱是神明之教,正真之教,大虛無自然也。” “能傳下這等經(jīng)法的人,居然會因為一個觀想便吐血死了?他是觀想到了什么?還有留下的那幾枚符箓,我到現(xiàn)在也解不出它們究竟是何功用,真是離奇!” 陳珩嘆了口氣,重新在案前坐定,將古書重新取出翻看。 但還沒等他翻看幾頁,屋外邊傳開了幾聲叩門。 “進。” 陳珩收好書卷,開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