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八十二章山坡種茶-《蕩宋》


    第(1/3)頁

    種茶梁川是一個門外漢,盡管他也接觸過一些茶道的知識,還都是茶話會上吹牛逼聽來的小道知識。孫厚樸人家就是專業的,有句老話怎么說來著,不要用你的愛好興去挑戰別人的專業。

    孫厚樸怕遭蹋了這一千多株好苗子,還特意問了下梁川是不是懂得種茶苗。鳳山的農業搞得有聲有色的在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尤其是何麓,搞的都是其他地方沒有的花樣,而且茶苗一株好幾百文錢,應該不至于買來揮霍吧。結果梁川告訴他,他壓根就不懂。。他開始有點后悔當時腦子怎么一熱,把這些寶貝送了過來。

    一大隊的馬車拉著茶苗運到梁川的新家旁,螺城師傅們現在看到大陣仗也是見多不怪了,東家是干大事的人,做點什么都是轟轟烈烈地,一個個忙著自己手頭的活,也沒空搭理這幫茶販。

    馬車沒有山路上山,只能將茶苗從車上卸下來,背在馬背上,用馬馱上山。山上有人蓋墳也是這種做,要是用人去背這些材料,那會吐血。拉馬車的馬都是耐力良馬,行軍沖鋒不行,但是吃苦耐勞最好用了。

    不只是大宋朝,哪怕到了今日,許多的高山上移動電信還有電力公司要搭設高架塔的時候,那些組裝的鋼材還是依靠騾馬馱上山,因為深山里根本沒有讓汽車行駛的道路,土路都沒有。

    孫厚樸領著馬隊的人走在前面,他并沒有在山腳下糾纏鄭若縈或和梁川談天說地,而是親力親為自己牽著一匹馬帶著人伙計去山上尋覓適宜種茶的位置。

    這一點倒是讓梁川有點刮目相看,大凡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這些公子哥,大部分都是覺得自己上輩子積了大德,拯救了大宋王朝,這一世是投胎過來享福的。不少人都是酒囊飯袋,要么就是不學無術的二世祖,紈绔衙內,更別說有像孫厚樸這樣的,做事還肯親力親為的富少爺。

    有的人家庭教育孩子,留下的是萬貫家財不假,可是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養尊處優的米蟲,家可小富但是難以長久。孫厚樸真正意義上詮釋了什么叫個人能力之外的資本等于零,全部白手起家,實打實地自己干。梁川打心眼里感慨,富家子弟尚且如此,讓窮人后代如何感想,這優良的家風,家族不興盛也難啊。

    山上的地都是無主的荒地,誰開發就歸誰,這牌山地嚴格來說也是屬于何麓村,只是山下的土地都沒人想種了,山上的坡地更沒人會來種,連做墳地都嫌麻煩。

    官府的態度也是鼓勵農民開荒,耕地面積的增加,縣里面的官員課考的時候就會加上濃重的一筆,這是政績。

    梁川跟著孫厚樸的馬隊也上山來,種茶他沒有孫家人專業,可是多少也懂一點,自己的茶葉最好還是按著自己的意思來,時代在變,一千年來炒制茶葉的技術已經變得面目全非,能把古代優秀的技術留下來,再配合自己后世的長處,制作出來的茶葉相信也不會差。

    何麓后山的山地海拔不高,但是也是丘陵地帶,地形高度超過一千米后全有凍害,茶樹熬不過冬天。這丘陵相對于平原常年有云霧繚繞,南溪河水終年帶來綿綿的水汽,籠罩的半山腰上,濕度足夠而且氣壓較低,陽光的漫射對茶樹的生長有利。

    茶樹的生長對溫度也有一定的要求,這龍團茶樹原產于建州,后孫家人移植到泉州,興化的比建州較南,又處于泉州的北方,二者取其中,緯度位置還是相對比較優越的。這里的氣溫冬季也在十度以上,夏季在二十五度以下,正好適宜茶樹的生長。

    車隊盤著山路蜿蜒而上,每到了一定的高度,孫厚樸就會親自蹲到地上,用手捻起一把泥土,用手搓開,手尖感受著土壤的成份,眼睛仔細地觀察,時不時鼻子還會去聞味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夏县| 绵竹市| 鄂托克前旗| 久治县| 绵竹市| 安吉县| 科尔| 巴东县| 泸西县| 上饶市| 三穗县| 新安县| 天峻县| 忻州市| 海兴县| 嵊州市| 东台市| 宜阳县| 凤凰县| 老河口市| 洛扎县| 彰化市| 白沙| 图木舒克市| 鹤庆县| 乐至县| 东方市| 泰安市| 东宁县| 周口市| 太湖县| 逊克县| 盐边县| 高青县| 望都县| 鹤峰县| 辽中县| 子洲县| 中牟县| 子洲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