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震驚!兒歌作者竟然做出如此轟動之事》 《兒歌作者都是大佬嗎?》 《哥德巴赫猜想竟被兒歌作者證明!》 《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被提前鎖定,得主竟是……》 《這次,是本國國籍!》 一天的發酵下,特別是伴隨著大洋彼岸那邊陸續的消息傳來,直接就炸鍋了。 哪怕數學的獎項和普通人距離太遠,但畢竟是號稱數學界的諾貝爾,而且還是第一位本國國籍華人。 自然是能夠連續霸榜一段時間。 就連嘴硬無比方船,此時都只能跳出來發帖解釋 “我反對的只是易大師行為不做好,在某特上這樣影響到了華人的形象是有目共睹的,這不會因為獲得了什么學術成就而消失!現在有著光環護體自然會讓人看不到這件事的負面影響。 “既然都誤會我了,那我也就不再就此問題回復。” 相當于單方面宣布勝利,然后裝死。 可結果這邊方船的解釋才剛剛出來,漂亮國那邊突然就掀起了一陣聲勢浩大的反‘學術歧視’運動。 《科學》《自然》《細胞》這大名鼎鼎的三大雜志全部宣布停刊一期。.??m 連帶《柳葉刀》《臨床醫師癌癥雜志》《漂亮國數學會雜志》等期刊也同樣宣布了停刊一期支持這次活動。 一位又一位的科研工作者出來訴說自己的遭遇,亞裔、非裔、拉美裔的各種學者出來現身說法,似乎以前都是至暗中不敢發聲,現在才敢出來。 此時先后有一些‘內部人士’匿名向bbc等媒體透露了不少內幕消息。 就拿漂亮國科學促進會來舉例,作者與審稿人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白人,而黑人、拉丁美裔、原住民加起來不到10%,太平洋島民同亞裔算在一起,可以占到約四分之一。 學者要想在頂級期刊發表學術成果依然很看重引薦。 很顯然,白人在這方面更具優勢,其他族裔可能更難打進學術圈,他們的成果更難被注意到,而這就會造成學術界不夠多元。 因為學術界本身的門檻和壁障,以前一些政治正確什么的很難突破進來,可這次被王易從內部捅了個窟窿后,頓時就是開辟了新戰場。 早就攻占了各行各業的各種‘正確’開始朝著學術圈的高地發動了猛烈的攻擊。 現在已經不單單是種族歧視了,還有人發現,女性學術工作者的成果比例也不高! 這一定是對女性的刻板印象而造成的! 如果沒有王易那帖子,還能辯解學術成果就是學術成果,可這邊的確出現了一位因為歧視而被拒稿的,能直接瓦解這種辯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