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戶調之制(1)-《九品寒門》
第(3/3)頁
阿吉近來年齡漸大,也漸懂風情,平日也對阿妙、阿妍兩大美人垂涎三尺,在沒人的時候,常常拿話語挑逗二人。阿妍在心情好的時候還跟他玩笑兩句,但阿妙卻總是一本正經的,自己常常討的沒趣。今天,他從阿壯的言談舉止中,也看出他喜歡阿妙來了,所以故意氣他道:“少主離不開阿妙,不光是阿妙服侍人服侍得周到,最主要的是,公子最愛她的白屁股……”
這些話都是阿妍對外散布的。雖然阿妙和阿妍都是比玉的貼身侍婢,但是比玉常常喜歡阿妙更多一些。她氣不過,就向外散布私密消息。
“別說了!”
阿壯聽了阿吉的話,升起滿腔怒火,恨不得馬上殺了比玉和阿妙。他的心里越來越堵,堵到了極點之時,反而豁然開朗:“我們做奴婢的,包括我在內,就像牛馬一樣,都是主人的財產,連命都是主人的,那點事又算什么呢?”他越想越通,越想越合理,到最后竟然怒氣全消,安然睡去。
舒晏連夜將此事告知了洛陽尉。洛陽尉接了案,卻仍在了一邊。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原告,有原告的案子還破不完,沒有原告的案子就更無暇去管了。還有就是,雖然舒晏說恍惚看見那個人扛著一個死人,扔進了水里,但畢竟因為天黑沒看清楚,不敢確定。舒晏建議去下游打撈,看看有沒有尸體。可洛陽尉覺得天寒地凍的,又沒有苦主,破了案也沒人感激,這是何苦呢。所以就搪塞了舒晏幾次,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舒晏雖然不死心,但是卻無可奈何,沒有一點線索。因為一來,找不到那個疑似殺人的兇手;二來,從沒人來報案說有誰失蹤了。劉三麻子孤身一人,雖有遠房親眷,但這些親眷都知道他常年不在家,奔走于外地,所以對于他的失蹤,竟沒人在意。如此看來,此事應該是個稀里糊涂的無頭案了,這件無頭案的煩憂還沒過去,舒晏又新添了一件惱心事,這源于他接到的一封來自家鄉的信。這件事雖然不關人命,但其涉及范圍之廣,影響之大,面對的勢力之強,卻著實讓舒晏犯了難。
舒晏照例來到尚書臺。晉時的尚書機構已經非常龐大,而且重要性也日趨增加。當然,重大的決策還是由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馬等三公級別的官員向皇上擬定,不過具體的政策執行多由尚書機構之手。
尚書臺的長官為尚書令和尚書仆射。下面有若干個分別辦理具體事務的列曹,列曹的長官稱尚書,一般有吏部曹、三公曹、客曹、田曹、度支曹、民曹等部曹。這些部曹的配置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根據實際情況而隨時變動的。它們分工各有不同,其中以吏部曹掌管人仕選舉,所以最被看重。幾大列曹之外,又設更加精細的曹郎。如司馬炎時代就有吏部、三公、金部、倉部、水部、車部、庫部、都官、運曹等三十五曹郎。這三十五曹并不是設置三十五個尚書郎來專門掌管,而是只設置二十三名尚書郎,更相統攝。
在尚書臺做一名小小的尚書郎——當然確切地說,還不能真正稱為尚書郎,因為還不滿一年,此時應該稱為守尚書郎,帶有試用期的意思。雖然官職不大,但卻能接觸全國上下大大小小的各種事物。
今天,舒晏在客曹更值。客曹負責邊疆四夷等番屬國事宜。恰逢今天有林邑國遣使來供。舒晏陪其來至太極殿,一位神采俊秀的黃門侍郎出來召見。林邑使臣走向皇上階下。舒晏因為品級地位低下,就停住腳,站在大殿門邊,眾百官的末尾。在朝堂上,林邑使臣朝見了大晉天子,并獻了貢物。每當有番屬國遣使來供,司馬炎心里都喜滋滋的。雖然歡喜,但作為大國皇帝,也必須裝出一副高冷威嚴的樣子來,他收了貢物,使者退去。
那位神采秀異的黃門侍郎便奏道:“我中原雖為天朝大國,但歷經百年的分崩離析,諸番邦都不復朝見中國。就比如這林邑小國,本是漢時的屬國,三國之時不朝見魏主,更不把孫權放在眼里。如今遣使來朝貢,這是百年來沒有的事,足見我大晉天子之威儀赫赫啊。”這位黃門侍郎就是瑯琊王氏家族之一的王衍王夷甫,吏部尚書王戎的堂弟,當朝著名清談家。
中書監荀勖也道:“何止一個小小林邑,四夷來朝的多著呢。”
施惠眾人也都齊聲附和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