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鄉鄰有情(2)-《九品寒門》
第(1/3)頁
舒博士雖然幫不上忙,但生活尚能夠自理,不用照管,舒晏就知足了。他每天早上早早的就起來,先做飯,在燒水的時間里,幫謝公公擦洗頭臉,伺候兩位老人方便。謝義是個堅強的老人,雖然行動不便,但每次方便的時候,舒晏要幫助他,他都堅決不用。能夠自己做的,他就不想給這個可憐的孩子再添負擔,舒晏只是幫兩位老人倒馬桶。
三個人吃飯,飯菜很簡單,不過是一點黃米飯,一點青菜葉子,一點腌薤菜。吃完飯,舒晏洗完碗,就給謝公公熬藥,熬完了就喂謝公公吃下去。
舒家有幾只母雞,舒晏每天煮好兩個雞蛋,給兩位老人剝好了,放在碗里。
謝義問:“晏兒,你為什么不吃?”
舒晏撒謊道:“哦,謝公公,我剛才在灶臺邊煮飯的時候就已經吃過了。”
舒博士和謝義也就信了,心想:小孩子家抓抓零嘴也是正常。直到有一次,舒晏出去打洗臉水,謝義無意中往鍋里一看,鍋里只有兩個雞蛋,謝義就有些疑惑,早上問舒晏的時候,舒晏依然回答說在灶臺邊煮飯的時候就吃過一個雞蛋了。第二天,他故意又去鍋里看了一眼,發現還是只有兩個雞蛋,謝義這才明白,原來舒晏每天只煮兩個雞蛋,給他和舒博士每人一個,小孩子自己卻不吃。謝義大為感動,這么小的孩子,哪怕是多貪吃一點都不為過分,可他居然……
謝義向舒博士說了這件事,舒博士也大感驚奇:“在本朝,若論孝,非王祥王太尉莫屬,王太尉小時候,他的繼母生病,想吃鯉魚,當時時值冬天,天寒地凍,河水已經結冰,鯉魚都被冰封在河面下,王太尉為了讓繼母吃到鯉魚,他解開衣服,赤身臥在冰面上,把冰面化開,有兩條鯉魚從冰面上躍出來,王太尉拿著兩條鯉魚獻給繼母,繼母吃后病就好了。王太尉對父母至孝,在鄉里很有名氣。后來,他被舉為孝廉。臥冰求鯉的故事,至今還被人們廣為傳頌。晏兒此舉雖比不上當年王太尉,卻也實屬難得。”
“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父親、母親就是個仁義至孝的人,沒想到,哎……”想起舒安和周氏,兩位老人不禁又老淚縱橫。
舒晏每次只煮兩個雞蛋,把剩下的留下來,攢夠一籃,就把它賣掉,用來給謝公公抓藥。因為他知道,父母不在了,謝公公還要吃藥,日子必然會越來越拮據,必須要節省一點。
這幾個月以來舒晏一直在伺候著謝公公,盡管不斷抓藥給他,但老人的病情始終不見好轉。
韓家相對好些,芷馨每天也為她母親劉氏熬藥,她母親雖然有病,但終究年紀尚輕,完全不用芷馨伺候,劉氏的病情也有些好轉,何況她的弟弟若馨也會幫家里做些事情,芷馨并不像舒晏那樣忙碌。不過,韓家相比舒家更窮一些,家里本來就沒什么錢,幾付藥抓下去,家里已經捉襟見肘了。
舒晏自從他的父母出事之后,舒博士、謝公公又需要人照顧,家里的活兒全都落在他的身上,不過他沒有因此就將學業荒廢。他總是忙里偷閑,白天忙了一天,到了晚上就借著月光讀書,但是有好月光的夜晚,一個月也沒有幾天。在沒有月光的日子,他就把一些摸黑也能做的活兒留在晚上去做,白天抓空讀讀書。有時候,在干活兒休息的空當里,拿起小樹枝來練練字。《論語》自不必說,五經中除了《周易》之外,其他的四經《詩經》、《禮記》、《尚書》、《春秋》在舒博士的指導下都已經學完。別看舒晏只有十四歲,還家務纏身,但他絕頂聰明,再加上有舒博士的指導,這四經基本都能融會貫通。在當時,朝廷規定,五經之中只要通一經就可以入朝為官了。不過,那是針對在太學讀書的豪門子弟而言的,并不適用于廣大庶族、寒門子弟。
芷馨母親的病時好時壞,好的時候并不需要芷馨照顧,相對來講,芷馨要比舒晏輕松一些。她讀過《論語》,但不大喜歡,除《詩經》外,她還稍稍讀了一點《禮記》、《女訓》之類。芷馨在不忙的時候,大多是在地上練字,復習《詩經》的內容。雖然現在家境越發的困難了,但劉氏卻不想兒子若馨廢棄學業,這樣不符合她丈夫的遺志——雖然她始終不承認丈夫死了。芷馨是個女兒,讀過一點書就行了,何況又會寫很多字了。她現在只關心若馨的學業,雖然不想求功名,但總不能偏離其父親太遠。舒晏現在太忙一時指不上,所以若馨的書暫時全由芷馨來教。
關于《詩經》中的風、雅、頌三部分,芷馨只喜歡《十五國風》和《小雅》部分,這兩部分大多是各地民歌,樸素淡雅,描寫的大多是普通人,不管是描繪勞動情景的,還是抒發男女愛情的,都是感情真摯,樂而不淫,哀而不傷。除了《風》和《小雅》之外,《大雅》和《頌》的部分,都是朝廷贊歌和宗廟祭祀的詩,她一點都不喜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