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到得九月里,司徒大人的調令總算下來了。 徐達正式辭任海關關長一職,安安心心開始籌辦他的工學院。 而盧郎中,也一躍成了盧副關長,官品直接到了三品,激動的他老淚縱橫,抱著裴庭直喊夫人旺我啊!而脾氣不咋好,可能力還不錯的向監事,也成了向郎中,從小小主簿莫名成了個中等官僚。 正如徐達之前所說的一樣,因為吏部還沒選好揚州知府的接任者,所以司徒大人暫時就兩頭辦差。 當初想的時候,司徒大人雖然覺得自己會得心應手,可是真的到徐達完全甩手不干的時候,司徒大人到底還是覺得費勁的。 可徐達才不管這些,他籌辦工學院,擴建玻璃工坊還來不及呢,哪兒還管得了別人的死活。 司徒大人在干了兩個月之后,便發了書信去吏部詢問,知府的人選,到底定下了沒,他都快干崩潰了。 這海關的破事兒,未免比他想象中的,多太多了吧!! 吏部遲遲沒能定下揚州知府的人選,倒也不是沒人可選,而是因為要去揚州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江南向來富庶,這幾年海貿又發展的很快,海關總署又設立在了揚州,這地方原本就商業發達,現在更是往來客商云集,繁華程度在江南都能數一數二。 再加上官辦船已經開始籌建,往來的高速路也都漸漸貫通了,揚州本就連通南北,那發展前景,有腦子的人都知道,肯定是不可限量了。 雖然,越是富裕的地方,水越深,可架不住想去試試深淺,覺得自己能站穩腳跟的人也很多啊。 所以吏部......真的很為難。 有時候好不容易,選定幾個人選,名冊還沒送到皇帝跟前呢,就先被內閣給斃了。 要不是嫌棄人家二甲吊車尾,就是嫌棄政績有瑕疵。真有沒瑕疵的官員,內閣又說政績不突出,這樣的人,配不上揚州府。 總而言之,是橫也不是,豎也不是。 而皇帝聽聞揚州知府遲遲沒定下來,也很氣啊,在朝堂上罵了吏部好幾回,直問他們是不是吃干飯的,為啥一個知府那么久了都沒定下來。 吏部甩鍋,說內閣挑剔,內閣甩鍋,說吏部沒用心選人,選出來的人,細查下來,還被大理寺關進去了倆,簡直不要太魔幻。 就在這日復一日的吵罵干架中,原本想去揚州的那批人,漸漸都不怎么敢再提起這事兒了。 口吐芬芳,想去揚州當個知府,居然還得查祖宗十八代,弄不好還得進大理寺的大牢,這誰受得了? 所以這人選,在吏部和內閣的瘋狂甩鍋中,遲遲沒有定下來。 直到過完年,各地送來了去年的述職報告。 去年,東部沿海,九月里還糟了風災。但是上海寧海兩地,因為對抗風災得力,港口碼頭機會沒有損失。 兩地糧食也儲備多,品種全。除了能保障本地百姓吃飽之外,居然還能騰出手來,去支援同樣受災,但是損失慘重的兄弟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