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晚飯的時候,在碼頭跟關慕青派下去的知州吃了一天海風的徐鑫,回來就得了他要做舅舅的好消息。給他高興得吱哇亂叫,關慕青聽了,趕忙去捂自家小舅子的嘴,讓他輕點兒,一會兒別吵了孩子! 張大夫無力解釋,因為她剛才都已經(jīng)說過了,現(xiàn)在孩子可能就只有豆芽那么大,可關慕青卻依舊固執(zhí)的覺得,孩子肯定能感受得到外頭的一切。 而春丫則順勢把孩子的小名兒給取了,說就叫小豆芽。 算了,張大夫已經(jīng)放棄這對抓馬夫妻了,她此刻更為操心的是兒子的臉,“三金啊,你這臉出門好歹裹一裹吧?煮了三天的茶葉蛋,都沒你黑啊!” “男子漢大丈夫,黑點有啥要緊?娘!您不知道,如今咱們港口進出的貨物,已經(jīng)快要超過寧海了!”徐鑫雖然只在府衙混了個文差,但是他卻對港口的繁榮,有極強的榮譽感。 徐達呵呵一笑,“那不是肯定的嗎?” 上海嘛,幾百年后的全球第一大港,有傳說最為得天獨厚的地理環(huán)境,又不是說假的。 說到這個,關慕青總算恢復了點正常,“光籌備開埠,皇上就調了六部參與,太子還專設了衛(wèi)所,修路造橋建碼頭,斥資百萬。花了那多銀子,自是有皇上的道理。” “啥道理?”徐鑫閱歷少,不太明白太深層的東西。 關慕青答說:“由點及面啊,皇上重點看顧的這些點,可以帶動一整片區(qū)域的繁榮。雖說咱們大乾依舊還是重文輕商,但是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咱們皇上,對商這事兒可是一點兒都不排斥的。” “不是不排斥,是還挺喜歡,”徐達接嘴道:“從文讀書這事兒呢,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畢竟人是離不開學習明理的嘛。 可讀書這事兒,怎么說呢?大部分的情況下,是自我的提升和成長。 但是開展商業(yè),就不一樣了。下到碼頭挑夫,上到做進出口貿易的大客商,都是商業(yè)活動中的一環(huán)嘛,只要你不是缺胳膊少腿,又愿意干,基本都能在大浪潮里頭賺上三瓜倆棗。” “是,”關慕青點頭,“自從開埠以來,咱們這兒連賣菜老農每日都能多賣幾個銅板的菜錢。” 關知府自從娶了小作精,有事沒事就喜歡帶著她出門瞎溜達,看到買菜老農得問問價,看到腳店賣餛飩面條的也得來上一碗,所以對這城中的物價,那是了如指掌。 “這事兒可得好好潤潤筆,再會回稟給皇上,想要得到皇上繼續(xù)的支持,故事可得寫的好些。”春丫扭頭看向弟弟,“這事兒,就交給你了!” 徐鑫裝聾作啞,“啊呀!我的先去洗個澡,吹了一天的海風,都快成咸魚了,你們先吃飯哈,別等我。” 說完,一溜煙就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