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繡這幅作品的人,刺繡水平遠在我之上,但我卻不知道她是誰,所以我希望白家能幫我找到這個人。”姚鈴道。 白棋和白書聽完姚鈴那句話,心里本來就不大痛快,此時再聽姚鈴這句話,頓時就不樂意了。 今天參加壽宴的賓客那么多,送禮的人數不勝數。 但凡有身份地位的人,禮品都有工作人員專門收納,肯定能記得住名字,對應得上人。 相反,如果是那種買票進來的人,身份地位不夠,他們送的禮物,白家也不會當一回事。 姚鈴的這幅刺繡,是在垃圾堆里撿到的,說明送禮的人上不了臺面。 這樣的人,是最難找的,一旦排查起來,賣票這個事情又得被翻出來。 本來事情都快翻篇了,現在姚鈴又要求他們回頭調查,白棋當即道:“姚小姐,不是我們不愿意,而是今天來參加壽宴的人太多了,壽宴上又發生了那樣的事……現場一片混亂,到現在都沒打掃干凈呢,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白書也道:“姚小姐是什么人物,您的刺繡放眼全國,已經是數一數二的水平了,除了姚家家主,什么人的水平還能在您之上啊,是不是您看錯了,也許這幅刺繡圖,是機器繡的呢。” 姚鈴一聽,臉色微微沉了下來。 刺繡這種傳統手工藝之所以會逐漸落寞,就是因為有機器取代了人工。 機器的引進,給手工藝產業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導致無數手藝人失業轉行。 姚家身為刺繡世家,看得比常人要遠一些,倒不至于怪機器讓手藝人丟了飯碗。 但是拿她們的作品和機器比較,卻是極大的不尊重。 尤其是姚家一直以為白家對刺繡有幾分喜愛,結果白書竟然當著她的面,說了這樣的話。 既然白家如此,姚鈴也沒必要和他們客氣,姚鈴直接道:“白先生日理萬機,是我不懂事,用這點小事叨擾了。既然找不到刺繡的主人,那這事就暫且不提,作為織星園的主人,今天壽宴上發生了這樣的事情,十分慚愧抱歉,尤其是看臺上人群擁堵,差點兒錯過了搶救時機,更是我們的失職。” 姚鈴道:“我沒記錯的話,舉辦壽宴之前,白家曾給過姚家參加壽宴人員的名單,看臺上的人數不超過百人,但我今日粗粗一看,看臺上的人數至少有上千人,這人數對應不上,能否麻煩白家重新出示人員名單,方便姚家一一核對呢?” 白棋和白書拒絕姚鈴找刺繡主人的事,就是不想在提及這件事。 萬萬沒想到,姚鈴發現他們的意圖之后,直接跳過了刺繡,直接找他們要名單了! 二十多歲的小丫頭,年紀輕輕,最是好忽悠的年紀,哪里想到姚鈴這么狠,半點顏面都不給他們留,當場直擊要害! 白棋連忙道:“什么人數對應不上,姚小姐怕是情急之下,看錯了吧。” “原來是這樣。”姚鈴點了點頭道,“天天刺繡,確實容易眼花,不過沒關系,我的眼神不好使,還有別的專業人士幫忙,向局長還在外頭等我,不如我去問問他。” 姚鈴說著,轉身就要走。 白棋和白書抬頭一看,果然看到本來早就該離開的向局長,還在外頭等著姚鈴。 他們哪里想到,向局長居然和姚鈴還認識,嚇得連忙開口挽留。 然而姚鈴根本懶得搭理他們,只當做沒聽到,拿著錦盒頭也不回地往外走去。 最終還是白啟智往前追了幾步,親自開口道:“姚鈴,姚小姐,請留步。” 七十歲的老人拄著拐杖追上來,哪怕出于禮貌,姚鈴也不好置之不理,只好停下腳步回過身來:“白老先生。” “姚家愿意將織星園借給我辦壽宴,是我的榮幸,今天鬧成這個樣子,實在沒有顏面見姚家人,讓姚小姐看笑話了,真的很抱歉。其間各種內情,想必也瞞不過姚小姐,這壽宴名單,不是我們不給,而是給不出來。”白啟智道,“這幅刺繡的主人,我們也不知道是誰,不知它有哪處精妙,讓姚小姐必須要找到它的主人,也許我們能根據線索反推查找也不定。” 對比陰陽怪氣的白棋和白書,白啟智說話顯然中聽多了。 姚鈴的臉色也緩和下來。 畢竟她特意過來一趟,是想找到刺繡的主人,不是來和白家吵架的。 “姚家鉆研刺繡百年,掌握無數種刺繡技法,其中有一種針法,是三十年代時,姚家先輩所創的獨門針法。” “是亂針繡?”白啟智猜道。 “白先生知道亂針繡?” “姚家獨門技藝,被譽為華國當代第五大名繡,老頭子自然有所耳聞。”白啟智道。 姚鈴緩緩點了點頭。 她還沒說出繡法,白啟智就能報出亂針繡,可見對姚家的刺繡有一定的了解。 白家兩個兒子討嫌,白老先生倒是不錯。 姚鈴這樣想著,道:“創造亂針繡的先輩不僅擅長傳統刺繡,還擅長繪畫,學習的還是西方繪畫,她將西洋畫與中式刺繡結合,擺脫了傳統一股刺繡的操作法,采用長短交叉線條,分層加色的手法來表現畫面,最終融合成了全新的針法,也就是亂針繡。(注)。” “亂針繡的優點是對針線沒有太大的講究,猶如繪畫一樣,以情刺繡,但相對應地,更加考驗刺繡者的功底。想用亂針繡完成一幅作品,至少要刺三層才能完成,第一層鋪色,第二層做細,第三層進行精細藝術加工。” 姚鈴說著,攤開手中的觀音賀壽圖,對白啟智道:“像這幅觀音賀壽圖,不論是繡布還是絲線,質感都非常一般,應該是在市場用十分低廉的價格隨意購買的,雖然繡布絲線質量不好,但勝在刺繡者功力深厚,運用了絲線和紗線,以針代筆,以絲線為丹青,將繪畫和刺繡融為一體,簡直妙不可言……” 說著說著,姚鈴看著觀音賀壽圖,又忍不住沉醉其中,連聲贊嘆起來。 見姚鈴看得如癡如醉,白啟智也忍不住低下頭,仔細觀察起來。 其實白棋和白書對刺繡的態度,可以反映出白啟智在私底下對刺繡的態度。 和姚家人猜測的差不多,白家人之所以表達出對刺繡的喜好,完全是為了迎合姚家。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