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然后的一切事情似乎都是順理成章的。 梁九功雙手捧上四名宮人的供詞, 后面陸續送過去的人還在審問當中,他撬開了最主要的兩個人的口,便連忙過來回話——那一人因知道事情太大, 一開始還不太敢承認, 因而很是耗費了一些時間;另外那兩個望風的就很痛快了, 本就是拿錢辦事,談不上什么忠心耿耿,進了慎刑司便惶恐不安, 再被綁上去便瑟瑟發抖, 稍微用點手段, 沒有不招的。 記錄口供的是御前的人,因要奉給康熙, 字跡謄錄得十分端正整潔, 雖談不上什么風骨氣韻,至少看著舒心。 但此刻再整潔端正的字,落在康熙眼里,也無法令他舒心順眼了。 古人詩中云:巨艦只緣因利往1。這句話方才宮中的斗爭中倒也大半合宜。 能使出這樣下三濫而狠絕的手段, 除了有舊仇怨,便是有利益上的沖突。 而書芳十歲入宮, 康熙又對她格外關注, 可以說她就是在康熙的眼皮子底下成長起來的, 他看著敏若將書芳教得嫻雅溫柔、端正循禮,溫文和善,有自保之力卻不好與人爭端, 心中十分滿意。 再后來,胤禮被他出繼,書芳母子與宮中諸皇子更是沒有利益糾紛, 與六宮嬪妃、諸皇子都頗為和睦。 若說與書芳處得不大愉快的,就是早年的索額圖了,可索額圖如今骨頭只怕都成了渣子,家中子孫亦再不成氣候,又豈有將手伸進內宮算計十七的本事? 康熙倒是想將這門罪歸到太子頭上,也讓他能順理成章地更厭惡太子兩分,但他心里清楚,太子這會拉攏親近書芳母子還來不及,又怎會用如此下三濫的腌臜手段算計? 此次計謀,最令他厭惡者在向內宮捎帶臟東西,在狠辣處在敗壞胤禮名聲,而最腌臜處,則是一個宮女還不夠,竟是鐵了心要讓胤禮落一個荒淫無德的名,其心可誅。 眼下,會做到這種地步的人,還能有哪個? 縱然早知德妃不似他當年認為的那般溫順無爭,但此刻,真看到這份供詞,康熙還是不禁失望而憤怒——他看錯了一個人。 德妃辜負了他幾十年來的信任與寵愛,也對不起他在失望過后又重新給出的信任。 這些年,幾經世事變幻,他三度喪妻,早早就侍奉在側的嬪妃們也不剩幾個,惠妃心灰意冷閉門清修不問世事,上一回見他還是請求將老大家最小的女兒接到身邊作伴,他應允了,然后就再沒見過惠妃。 榮妃今年身子也一直沒見大好,閉門不見客,多少是有些逃避的意思在其中。 當年的七嬪,如今宮中已不剩幾個了。 比其榮妃、惠妃,德妃入宮或許略晚一些,但當年能夠封妃,便足夠說明康熙對她的看重。 走到今天這一步,他為自己看錯了人而惱怒。 “傳旨,封禁永和宮,德妃手中一切冊寶盡數收回,褫奪封號、免去妃位。命人大搜永和宮,審查永和宮內宮人,有罪者充入辛者庫,無罪者逐出宮去。” 梁九功先是應了“嗻”,然后才小心翼翼地問:“那永和宮中……” 免去妃位又沒有指定降到哪個位份,言外之意就是廢位,位份既然被廢,哪怕曾經貴為妃位,也只能享受庶人待遇或者庶妃。 留宮人侍奉就還算是嬪妃,若一個宮人不留,把永和宮圈為另類的冷宮禁地,便與庶人無意了。 康熙端著茶碗的手頓了一頓。 他此刻怒氣上頭,本不想再給德妃留什么體面。 他從前對十四阿哥也算疼愛,但想起德妃如此折騰是為哪般,他又怎會因為十四阿哥而再給德妃留顏面?令他遲疑的是蓁蓁。 羅剎國意圖攛掇小策凌敦多布攻占藏地,雖有靜彤掣肘制衡,但他還是打算在青海增兵,如今看來最合適的人選還是歷練多年的霍騰,要用霍騰,少不得要顧念蓁蓁。 他當然可以直接一點體面都不給烏雅氏留——其實那也算不得什么體面,褫奪封號、廢除妃位又大搜封宮,烏雅氏的顏面已經丟盡了。 但那邊額駙要領職上任,這邊公主母妃被貶為庶人,似乎終究有些不好看。 康熙心中思量良多,其實也不過是一瞬的功夫,他面上的神情變都未變,淡淡道:“永和宮乃皇城宮苑,烏雅氏罪婦有罪,卻不能連累永和宮之地。” 言外之意留個人照看永和宮,也算是給德妃留了個奴婢了。 梁九功又應了“嗻”,奉命離開前,不著痕跡地與敏若交換了一個眼神。 永和宮中的人敏若要保的至少有一半,怎么把事情全都推到烏雅殊蘭自己真正的心腹身上去,端看他們的本事了。 秋蘭蒙先后大恩,在德妃身邊多年,行事勤懇從無疏漏,正好借此機會將她放出宮去,洗干凈底子,換個身份過上安穩日子。 一切戶籍早已備好,只待她出宮了。 至于再進永和宮的人聽不聽烏雅殊蘭的話,也是敏若說了算的。 書芳此刻已無心顧念這些事——她知道敏若自會有安排,倒也放得下心。 她只顧看著康熙,將他的情緒盡收入眼中,心底一片冰冷。 若非德妃見事久久不成,時機又緊要,鋌而走險用了禁藥,康熙今日會如此憤怒嗎? 她在德妃屬意的人選上添了把火,順手將德妃安排在阿哥所做釘子的小太監也坑了進去,本是希望以此來撥一撥康熙的火。 不想最終讓德妃真正走上末路的,還是德妃自己的安排。 何其諷刺。 她忍不住將兒子的手握得更緊,一刻也舍不得撒開。康熙抬眼便見如此情狀,終于有兩分心軟,嘆息一聲,道:“此次之事,是胤禮受了無妄之災,朕會處置烏雅氏,還你們母子一個公道。你……這幾日就不要出宮閑逛了,多陪陪你額娘吧。” 胤禮連忙應聲,書芳抿著唇,福了福身,道:“謝皇上。妾想見……廢妃烏雅氏一面。” 她說這話時聲音極冷,但因不是對著康熙去的,康熙心里頗為坦然,直接道:“也罷,去吧。” 書芳又福身謝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