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正式選秀還要等九月初, 八月里,在敏若的殷殷盼望、望眼欲穿之下,法喀、海藿娜終于帶著舒鈺正式回到京中。 他們回京那日敏若未曾出宮迎接, 但聽到宮外傳來的消息,還是不禁長松了一口氣——總算回來了。再不回來, 她這永壽宮真要成了京師保媒圣地了。 在法喀他們將要抵京之前,敏若已經通過康熙快刀斬亂麻地解決了東宮方面希望結親的問題。 事情其實好辦。 康熙召法喀回來,明顯是要將自己的安危交給可信之人, 先不說他如今對太子心懷忌憚、失望種種感情, 太子對他也是失望而畏懼,父子二人感情大不如舊, 就算是放在這對父子感情尚好的時候, 康熙也能夠容許太子對自己的心腹伸手、拉攏勢力而心中毫無芥蒂的可能性也幾近于無。 這世上,能正大光明地與皇帝心腹結親、結盟的太子,只有皇帝本人也在為他鋪路,父子之間親密無間毫無猜忌的。 很顯然,如今這對父子,并不屬于那列。 所以敏若要借康熙之手處理這樁麻煩事, 只需要對康熙將此事陳述清楚,然后表明心愿便可以了。 紫禁城就這一畝三分地,太子妃的動作并不算隱秘, 甚至頗有些大搖大擺的意思, 康熙不可能無知無覺。 讓他一直安靜不發的原因只有一個——他在等待法喀的態度。 而在法喀一家抵京之前,哪怕沒有書信往來,敏若也能夠全權代表法喀行事。 正因為清楚這一點,所以康熙在等待法喀的態度,其實就是在等敏若的動作。 敏若的反應沒讓他失望。 不過康熙若是直接干脆地答應了敏若的請求, 豈不是對不起敏若這些年心里罵的那么多聲狗皇帝了? 敏若將煩憂與請求徐徐與康熙說清后,康熙一言不發地盯著她看了半晌,目光莫測,看不出喜怒。 敏若溫馴地微微垂下眼簾,不與皇帝直接對視,似乎沒看到康熙危險莫名的目光,仍然從容端靜。 靜了半晌,康熙才忽然道:“這么多年,朕總覺著看透了你,又無時無刻不覺得從未看透過你。瓜爾佳氏的婚事,真不要?” “碌碌一俗人,有什么好看的。”敏若低眉淺笑,口吻輕松隨意地回答了康熙前一句似乎是感慨的言語,然后方平靜答道:“我與法喀、海藿娜都只希望肅鈺能獲一心人,然后如他的阿瑪額娘一般,相守一世、互不相辜、終生不離?!? 康熙似有些唏噓,“你們這要求聽來簡單,想要達成又有多難。這世間權柄榮華、富貴萬千,天下人趨之若鶩,誰不心動???在權柄富貴四字之前,所謂真情實愛,多少人都看做一番笑談?!? 敏若目光仍舊平和,徐徐吟道:“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1” 康熙聞此,定定看她半晌,敏若此刻終于從容與他對視,眼眸似乎清澈如初。 康熙終于道:“昔日西江水,今猶未改忽?” 他試圖借詩人在詩中抒發的對故鄉之水的念念不忘,來探究敏若之心。 敏若于是緩緩道:“舊盼寧見日升月落、守草木葳蕤四季更替安度一生,此志,今仍未改?!? 康熙便點點頭,似是隨意地道:“朕知道了?!? 二人又對坐半晌,然而也不知是不是話都說完了的緣故,此刻對坐,竟只有相對無言。 半晌后,敏若起身行禮:“舒窈今日回宮,上次她鬧著要吃炙羊肉,正命宮中預備,妾得回去瞧瞧?!梢獊碛猛砩牛俊? 康熙想了想,點點頭道:“朕有政務處理,食時再去?!? 敏若笑著應了一聲,然后款款告辭,剛要踏出暖閣,忽聽身后康熙問她:“若是此生能選,你是想做紫禁城中的貴妃,還是一世的鈕祜祿氏三格格?” 康熙言語頗平和,不是平日用來讓人摸不清他情緒的故作平和,而是發自內心的真平和,又似有幾分真切的感慨。 敏若腳步微頓,心跳條件反射一般微微加速,神情面色卻鎮定平和的好像不是真人,而是一幅畫一般。 瞬息之間,敏若心中已是萬千波濤滾滾,她從容轉過身,向康熙莞爾溫柔又灑脫疏恣地一笑,眼中似有幾分狡黠光亮,“若這一生能由妾自己做主,妾只想做一回敏若,幽居山野,與云月為伴,不入天下所有富貴叢?!? 言外之意,是既不想做貴妃,也不想做鈕祜祿家的三格格。 她這話說得稱得上“大膽放肆”,一旁服侍的梁九功心怦怦直跳生怕她撞到康熙的槍口上,然而留意到康熙一瞬似有些愣怔旋即失笑的表情,敏若就知道,她算對了。 此刻若答做貴妃,然后陳述向康熙的深情,確實無過,但也無功,反而易破人設;若答做鈕祜祿家的三格格,那言外之意,難道是對皇家心存怨懟嗎? 不如直接告訴康熙,姐兩個都看不上。 一個也沒抬高,一個也沒貶低,有些出格,卻不會惹惱康熙,哪怕康熙心情不妙時聽到這句話,也頂多覺著敏若“不識好歹”罷了。 然康熙此刻,心情著實不錯。 因而他只是悠悠呷了口茶,幽幽道:“你這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衣食住行處處講究的性子,真要遁入山野過隱士生活,只怕早晚養不活自己。” 敏若頗為光棍地道:“妾如今不是有您養著么。” 才怪,永壽宮的用度是從內廷撥,但除了日常用度之外的份例銀,敏若卻從沒動用過,都按數添倍抵日用之額后,用做宮外施粥米、藥材、寒衣之用的添頭了。 可以說這些年,除了時節賞賜、貢品物件之外,她并沒用過宮中多少。 大頭的貴妃份例,都散之于民了。 永壽宮的花銷用度單有一本賬冊走,要說康熙養她,實在是無稽之談。 但康熙知道她有濟民的習慣,卻不知其中底細根由,聽敏若此言,不禁笑了,道:“你這性子,朕有時都想,能教出容慈、靜彤她們那般穩靜有度的孩子,還能生出瑞初,真是愛新覺羅家祖宗庇佑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