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4章 第三十四章-《溫僖貴妃她不想奮斗了》


    第(1/3)頁

    除夕過年的儀式對敏若來說就是兩個字——無聊。

    繁瑣倒是不盡然,        比起她上輩子見過也被迫經歷過的繁瑣儀式,清宮過年的儀式可以算是簡化過的了(當然也有可能是她上輩子待那個架空地的作者設定儀式的時候亂七八糟地把幾個朝代編到一起去了,就顯得異常的啰嗦冗長而麻煩)。

    只是不管簡單繁瑣,        這種一板一眼的儀式都會叫人感到無聊。

    或者說宮里的年不是過來高興的,而是過的展示給大家看的,        每一個人都是參演者、又每一個人都是觀戲客。天家威嚴禮儀規矩展示給每一個人看,好像只有天底下最麻煩熱鬧的規矩流程才最能體現天家威儀與尊貴地位。

    敏若還是躲懶,        早起梳妝時只在盤發上戴了一只輕巧精美的金累絲七鳳鈿口,每只鳳頭頂飾有米珠一顆,鳳口銜珠而垂,或碧璽、或瑪瑙、或藍寶,        雕琢似半開的花苞形狀,亦用米珠鏈穿著,間有赤金造的金花頭箍住寶石連接兩端,        鈿口兩邊依樣排開,        唯正中一只鳳口下銜著的是一顆蓮子大的東珠,        愈顯端雅不凡。

    這只鈿口是時下難得的打造得華麗又重細巧的首飾,        是進宮前在宮外的銀匠手里打造的——近年來宮中的喜好雖有往精細發展的趨勢,        但金飾還是以華美為主,        沉甸甸的一件件,要戴出這只鈿口的感覺,        敏若少不得又得插戴滿頭。

    倒不是戴不起,        主要是脖子累。她現在雖然已經極力尋求輕巧,但要保證大方美觀輕巧而不失華麗,這鈿口還是四兩朝上,        加上一頭沉甸甸的盤發,        壓在腦袋頂上也不大輕巧。

    要換成那些沉甸甸的“實在”首飾,        她干脆別活了。

    上輩子低頭低得多了,后期脖子疼得厲害,稍有不慎就頭昏眼暈的,敏若這輩子格外注意自己的頸椎健康,素日能少戴首飾就少戴,今天出來之前心疼地摩挲了三四把脖子,發誓出了十五保準讓它好生松快松快。

    但一來慈寧宮來,見眾妃嬪都打扮得光彩耀目,頭上珠玉光輝璀璨,就連年邁的太皇太后都戴著兩支沉甸甸的雙喜壽字連鳳釵,一時心內肅然起敬——都是戰士啊!

    然而盡管她已自認打扮得十分“簡單樸素”,這件鈿口還是為她吸引到了不少目光——主要是七鳳加東珠的搭配,如今宮里戴得起的嬪妃沒幾個,除了她就是佟皇貴妃,幾個嬪有心但尚未敢一試,從康熙口里聽到過口風的想不妨再等等再名正言順地戴,余下幾個近年愈發佛系,已經過了艷羨旁人頭面首飾的年歲。

    宜嬪張口有心想要酸一酸,但畢竟前幾日剛被人家輕描淡寫地罵得很慘,敬茶給人賠罪過,回去又被姐姐念了整整兩日,如今心里才生出這個想法便下意識地瑟縮,一是那天丟大臉的感覺又涌上心頭,二是條件反射般地感到有些耳朵疼——這個純粹是被郭絡羅常在念出來的。

    何況又是太皇太后眼皮子底下,哪怕真借她幾個膽子讓她搞事情她多少也有點不敢。

    于是她環視殿內,想找一個跟她想法差不多的人,倆人共鳴一下。

    可惜少數幾個盯著敏若的鈿口流露出艷羨神情的都是極低位的嬪妃,宜嬪感覺跟她們共鳴多少有點掉份兒,看了看榮嬪、惠嬪等人,她這會也不在意往日的不和了,還特地看了德嬪一眼,結果這幾個臉上笑得一個比一個溫柔嫻雅,丁點看不出心里想的什么。

    宜嬪心里頭不屑,在心內哼了一聲,沒敢表露出來。郭絡羅常在已經從她的神情中察覺出不對,正眼含告誡地望著她。

    去祭神祭祖的時辰沒到呢,太皇太后只先請下了殿里供著的南祖宗板,帶著太后、康熙與宮妃們行禮磕了頭,起來在暖閣里坐著等時候。間瞧了敏若一眼,笑道:“這衣裳你穿著好看,頭面也精致,你這年歲,正該好生打扮得明艷些呢。往日一水兒的湖藍水綠,你性子又緘默少言語,倒不顯得年輕俏麗了。”

    佟皇貴妃聽她言,暗掃了敏若一眼,心道這人倒不如說是懶怠少言語。那邊阿娜日支著下巴,聽太皇太后的話便瞧敏若一眼,眨巴眨巴眼睛,心里不知想著什么。

    敏若嗔怪道:“老祖宗您上個月還說我穿水綠好看呢,可知也不過是哄我的了。”

    太皇太后一時失笑,搖搖頭,指著她道:“瞧瞧,瞧瞧,這張嘴啊,半點不饒人。”

    正說笑著,一時到了去祭神的時辰,太監進來回稟,太皇太后率先起身,眾人隨行在后,康熙與太后一左一右攙扶著太皇太后,皇貴妃隨后,敏若略頓一步,避免與皇貴妃并肩而行。

    她覺得她的皇宮生存經驗大概可以單獨開一門課,就叫“后宮生存指南”,如果在現代穿插小常識走沙雕風整理成書,一定爆火!

    假如這輩子眼一閉她真三生有幸能再穿越一次又正好回家的話,她這兩輩子活的就都是經驗積攢,到時候寫宮斗小說,一定沒人寫得比她真!

    這種宮廷大場合對她來說略有壓迫感,她在心里頭亂想了一會,放飛腦洞出去,想起闊別已久的空調電視冰激凌,她爸做的燒牛肉燒排骨紅燒肉,心情略輕快了些。

    祭祖無甚意思,出來之后齊在慈寧宮,太皇太后方賜了早膳,因人數眾多,只太皇太后、太后康熙比皇貴妃單設一桌坐下,其余人每人坐在椅上有一幾單吃。

    布膳時太皇太后慢吞吞地囑咐:“再添一雙碗筷。”然后招手喚敏若過去,“一個人怪沒趣兒的,咱們坐著一處吃。”

    這種日子坐在桌前,坐的是地位、吃的是體面。

    倒是臉上有光,就是對胃不大友好。

    不過宜嬪酸酸的、又很憋屈的小眼神多少在精神上給敏若找回了些快樂。

    膳后向太皇太后行禮,親近的宗室女眷亦在,每人得了太皇太后所賜荷包一枚,恭敬謝恩。

    敏若站得離皇貴妃最近,磕頭行禮時候在環佩叮當聲中清楚地聽到了皇貴妃脖子嘎嘣一聲響,下意識地縮了縮脖子——要不是記起還在太皇太后殿中,她一定已經萬分寶貝小心地捂住脖子了。

    起來時她不著痕跡地瞥了皇貴妃一眼,打量她頭上戴著的滿鳳鈿,心內訕訕:看著脖子就疼。

    “脖子”這兩個字儼然已經成為了敏若對自由的執念中的象形,健康的脖子象征著她不再作為皇城中卑賤如一根草芥的脆弱生命,而是已擁有了挺直脖子獲得健康頸椎的權利。

    因今兒個定是好一番折騰,她只帶了身體最好的蘭芳出來,兩位嬤嬤年邁、迎春迎夏蘭杜她們要硬生生站一日也是考驗體力,站下來了怕得躺一天緩著。

    蘭芳的體力最好,應對起這樣的體力消耗量顯得游刃有余,還能在行走間扶一扶懶得其實一步都不想走的敏若,給她借點力。

    實在是節慶典禮必不可少好幫手。

    敏若在心里第一萬次感謝起了先后。

    除夕守歲應該是這一日里最輕松的時候了,坤寧宮三面的暖炕都燒得熱烘烘的,火盆里燃燒著的松柏發出窸窣的聲響,又傳出淡淡的松香氣。

    大家仍是按照位份依次落座,但一年里最喜慶的日子,再嚴肅的人都緊繃不起來了。

    太皇太后的精神頭仍不大好,在炕里頭倚著憑幾歪著,懷抱手爐聽晚輩們說笑。

    小阿哥小公主們圍著太皇太后、太后與康熙笑鬧,年歲長大阿哥拘謹些,倒是幾個小的笑起來最歡快。

    小孩子的笑聲最清脆悅耳,好像能叫人一下拋卻所有的負擔與憂慮。

    小娃娃們被逗了一番后,敏若略倚著靠背,半闔著眼聽康熙的養女大公主背書,眉目平和舒展。

    大公主是恭親王之女,早年被抱入宮中撫養,因她入宮之后宮內陸續立住了幾個孩子,太皇太后與康熙都認為她是有福之人,待她十分優厚疼愛。

    大公主先前曾在先后膝下養過數年,蒙先后教誨,與先后親厚,敏若入宮之后她也曾到永壽宮問過安。她性情頗為斯文溫厚——不是敏若這種假斯文,是真斯文,待人接物都溫和有禮,又受先后熏陶,平日里頗好詩書。

    ——在已入學的大阿哥是個偏科的文科學渣一名的情況下,大公主對文學的喜好儼然給了康熙不少心靈上的安慰。

    大公主獻了首賀歲詩,一下把愛新覺羅家小輩的文化水平拔高了。

    康熙簡直神清氣爽,先夸贊了大公主一番,賜予她一塊徽墨一只玉佩作為鼓舞獎勵,并道:“前些年朕還與你皇額娘說叫你們學琴的事兒,不過當時沒有合適的人選教你們,便暫擱置了。今兒個朕想起來,原是你毓娘娘的琴好,朕想著,往后你也向你與毓娘娘討教討教。她的琴極好,你用心學,必有進益的。”

    大公主聽了先是微怔,但她沒有什么厭學心理,也并不抵觸與敏若親近——先皇后病重,敏若入宮侍疾的那段日子,她與敏若是常接觸到的。

    只是因為先皇后不愿她小孩子在病榻前捧藥,不許她去永壽宮侍疾,她那段日子才存在感稍弱。但敏若每日也能見她一面,二人并不算陌生。

    因而,她自然沒有拒絕的理由。

    康熙話音一落,大公主連忙謝恩,原在一邊養神的敏若沒想事情忽然就落到自己身上了。康熙話已落地、大公主也謝了恩,也沒有她反抗的余地,只能答應下。

    教小姑娘彈琴嘛,隔三差五抽出一兩個時辰結局,不是大問題。

    那邊太皇太后瞇著眼聽小輩們說話笑鬧,本來半晌沒言語了,這會忽然道:“二公主和三公主也都大了,到了該學些東西的年歲了。本來,孩子們大了也該學些文字書畫,孝昭去前都不忘叮囑她們日后用心學習,這幾年,守著國喪,卻都耽誤了。”

    康熙愣了一下,旋即點頭道:“是這個理。”

    他料想太皇太后這會忽然開口是有什么想安排的,便看著太皇太后靜靜地等她的下文。

    敏若心里忽然有種不好的預感,那邊太皇太后端著茶碗呷了口參茶,沉吟半晌,才徐徐道:“左右格佛賀是要隨著貴妃學的,不妨叫她們也隨著貴妃學吧。貴妃頗通文字,教一教她們讀書認字還是簡單的,再說姊妹們一同學習,相互督促才有進境。”

    她說的是滿語,敏若這段日子在宮內大環境熏陶下滿語突飛猛進,一邊聽太皇太后說一邊在心里翻譯成漢語,腦子里頭剛反應過來便覺好像一套天雷“轟——”地劈了過來。

    她好好地在這坐著,吃水果剝瓜子發呆,她是得罪誰了啊?大過年的,人家都歡歡樂樂,她反而落了個差事在身上。

    然而康熙可不知道她這會怎么想的。

    太皇太后這樣一說,康熙聽了也覺著甚有道理,本來他也沒指望公主們能學出什么水平新高來,敏若的文化水平他心里多少有數,教幾個小公主綽綽有余了。

    且他覺著敏若屬實算是多才了,能挽弓上馬行事爽利有滿洲貴女風采,也能讀書寫字撫琴作畫,再到制香煮茶插花這些漢人頗為推崇的風雅事她也都擅長。

    若是他的公主們能學到幾分,不求樣樣皆通,通曉一兩樣,也足以叫他與近臣們好生炫耀炫耀了。

    與漢臣炫耀你們家搞的我家閨女更會,和滿臣炫耀我閨女琴棋書畫樣樣皆通比你家的優秀出十萬八千里。

    這會事情未定,康熙便已略想象出未來的場景,一時心內頗歡喜期待。

    再者說,平時聽回報,敏若每天在永壽宮慢悠悠讀詩作畫插花品茶地,小日子過得忒悠閑。每天都在被折子堆里度過的康熙不想承認自己其實有一點小嫉妒她這種悠閑平和的小日子——一想到敏若再也不能每天睡到好晚醒,而是得早早起來教公主們讀書作畫;每天得講解書籍教授琴棋得忙得腳不沾地,而不是每天悠閑地煮茶作畫,他就好開心!

    若再往深了說,以愛女之心出發,這幾年他自認對敏若的心性也有些了解。

    在康熙看來,敏若是難得的心境平和(入了宮也沒折騰著爭寵)、不慕名利(有牛痘的功勞也沒管他討什么好處)、淡泊恬靜又干脆果決(仙客來日進斗金,干股分紅說讓就讓)之人。

    ——有這四點先入為主的印象替敏若遮掩著,他很難發現敏若怠懶的性子,在這一點上他顯然不如佟皇貴妃識人深刻(這就是對人對事先入為主的后果)。

    這四點好處,但凡他的公主們能學到七分,日后也定能受益終身。

    太皇太后自不知道康熙頃刻之間已經思慮頗深遠,她見康熙贊許地點頭,才笑道:“那這事可就定下了——行了,不白叫你干活。”

    她看向敏若,嗔怪道:“日后要教小公主們的功課,可不許再怠懶了,別把公主們都帶壞了。論理,她們也叫你一聲毓額娘,你教她們是名正言順的。但我還是替她們出一份束脩給你,叫她們給你磕了頭,往后有半師半徒的名分,你可要盡心盡責,她們若有學的不好的地方,不許縱著她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州市| 连城县| 枣强县| 张北县| 轮台县| 双牌县| 阳高县| 保定市| 沙河市| 武功县| 阿鲁科尔沁旗| 永和县| 蓝田县| 开化县| 松潘县| 格尔木市| 鄂托克前旗| 庆城县| 改则县| 承德市| 黄骅市| 秦安县| 丹凤县| 遵义县| 八宿县| 南川市| 天峻县| 灵宝市| 岫岩| 望谟县| 那曲县| 雷波县| 额济纳旗| 哈巴河县| 安仁县| 调兵山市| 南木林县| 黄山市| 青海省| 嘉善县| 泸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