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金仙不朽,不是說說而已,真有那種生命力,可以橫跨億萬年光陰,道心不滅,能夠坐觀宇宙變遷,滄海桑田,己身獨存。 哪怕是開天辟地,宇宙歸墟,金仙亦能存活下去,號稱一句古仙人。 某種意義上,金仙便是大多數生靈眼中的造物主,創世神,開天者,稱尊號圣,亦是等閑。 只要不被更強大的外力殺死,金仙便可以永恒存活下。 永恒不滅,這四個字,讓金仙的命運充滿了無盡的變數。 不用像朝生暮死的生靈,一樣去爭奪,去搶劫,去火中取栗,從而喪失了自己的大道性命。 對待大道與人生,金仙可以從容幾分,即便這一次不行,下一次還有機會,即便這一量劫沒有機會,說不定下一量劫就會出現轉機。 從短生種邁向長生種是一次升華,不止是境界與力量,更是思維與三觀的變遷。 從長生種蛻變為永生,這種思想觀念的變化,比凡人成仙來得還要刺激,深遠。 天無絕人之路,對于金仙而言,一切都是值得等待的事情,需要時間達成的成就,都不算事情。 到了這一層次,便可以稱得上大羅預備役。 之后的兩條道路,太乙與大羅,用不太恰當的比喻來說,相當于大專與大學。 最早期的太乙大專,屬于大道正統,是源自太一天帝的途徑,眾生都以成為太乙神為榮耀,掌握一門專業知識,術業有專攻,在一個方向深刻研究下去。 最重要的一點,太乙畢業之后包分配,因為同太一天帝同源的緣故,天生適合神道,能勝任許多工作,直接能到天庭上崗。 在上古神道紀元,無數的生靈,無數的修士,都以證道太乙道果為榮,目標是朝著太一境界進軍,一心成神。 那時候,大羅道果是下三濫,好聽一點是山野閑人,說難聽一點就是散修,不入流的道統而已。 一直到天庭崩塌,天帝消散,紀元變遷,再加上一眾仙道大能崛起,如鴻鈞證道大羅,如三清證道大羅,如西方二圣證道大羅,如伏羲媧皇證道大羅,如昊天上帝證道大羅,如東王公西王母證道大羅,如鎮元子證道大羅…… 一眾神人紛紛證道大羅,成道如趕集,瞬間將大羅境界推向風口浪尖,成為眾生心中當中的最高境界。 自此大羅境界,凌駕于太乙之上,眾生視大羅為正統。 即便不能一步登天,證道大羅,也要先考上太乙專科,然后專升本,進入大羅本科。、 實際上太乙,大羅,并不同源。 一個象征神道巔峰成就,一個象征仙道圓滿境界。 隨著神道沒落,本紀元的生靈瘋狂一般內卷,一心證道大羅,仿佛一成大羅,便魚躍龍門,天上地下無敵手。 然而,試圖證道大羅的生靈,卻忘記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乃是鴻鈞三清二圣媧皇……他們給予大羅輝煌,不是大羅給予鴻鈞三清二圣媧皇等人輝煌。 大羅這個概念強大,是因為精英全在這個境界,產生吸納效應,越是驚才艷艷的生靈越是往大羅前行,后來者一看見前賢如此,也就跟著內卷,拼命的證道大羅。 第一流的人才去證道大羅,投身仙道,剩下沒有資格證道大羅的第二流人才,只能去證道太乙道果,也就是成神。 久而久之,大羅福利越來越多,依仗越來越強,甚至有大羅天這種利器,徹底壓過太乙境界,凌駕于太乙之上,確定了如今的仙道體系。 這般隱秘,洪荒尋常生靈不知道,但,修煉到了金仙境界的闡教弟子如何不知曉。 他們已經算得上闡教高層,即便是偌大的洪荒,偌大的闡教,滿打滿算,也不過數千尊金仙大能。 有資格去思考,是按部就班,金仙,太乙,大羅,一步步登頂。 還是跟著慈航道人,文殊道人,普賢道人,懼留孫道人,燃燈道人,在金仙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亦或者退轉境界,回到天仙領域,學習三清天尊的遠古道路,成就原汁原味的大羅天仙,站在鄙視鏈的最高層。 大羅預備役不是妄言,在元始天尊在玉虛宮躺平,十二上仙集體樂子人的氛圍中,闡教的威名全靠這些金仙傳播。 每一位都是稱尊做祖,身為一方道脈始祖的大人物,有希望開辟出玉虛宮分支的核心存在。 一尊玉虛天仙指著麒麟碑,對著一群尚未成仙的弟子,慷慨激昂道:“這是金仙,亦是前賢,你們看那三千五百六十五名,便是咱們祖師爺陽泉子的位置!” “這是屬于咱們陽泉道派的驕傲,這也是咱們祖師爺的驕傲!” “只要祖師爺的姓名,在麒麟碑上一日,咱們陽泉派就是貨真價實的玉虛門人,三清正統,玄門嫡系!” “要是祖師爺的名字挪一挪,到了那前百的位置,嘿嘿嘿……” 那尊玉虛天仙頓了頓,露出一絲笑意,邁著關子,等著弟子發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