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交易細節-《好萊塢的億萬富豪》
第(2/3)頁
事實上,所謂普通富人與資本巨擘之間,其實沒有那么大的鴻溝天塹。擺在每個人面前的機遇都相差不遠,但就是關鍵時刻的那一兩個選擇——繼續前進還是安營扎寨,all in還是cash out——會讓人與人之間產生不可逾越的差距。
dr.dre的選擇,是保持對aftermath娛樂的絕對掌控力,潛心經營新人,陸續推出eminem和kendrick lamar兩位不同時代的饒舌巨星。與此同時還大膽嘗試跨界,與吉米-約文進軍電子產業,創立beats耳機品牌,最終經過十數年的辛勤耕耘,成為身價十億級別,能夠從蘋果手中分得一杯羹的真正塔尖大佬。
而diplo,他沒有那么大的事業心與企圖心。身為出生于密西西比州,從小生長在深南地帶的白人,他也不像安德烈那樣,有一個“黑人企業家永遠無法真正獲得成功”的利劍懸于頭頂,憋著一股勁要去打破世俗的禁錮。
玩世不恭的托馬斯-威斯利-彭茨,這輩子想成為的,不過是一位縱橫四海的新世紀海盜船長而已。
3600萬美元,已經足夠他做到這一點了。
這是在喬丹-布羅姆利的主導下,經過三個小時的數據核對和冗長談判后,雙方最終達成合意的收購數額。用3600萬美元,韓易將買下mad decent全部820首單曲的母帶版權、所有活動品牌版權以及藝人和廠牌周邊版權的55%。
這讓mad decent的總估值達到了6545.45萬美元,要知道,上一世業內龍頭spinnin' records委身于華納音樂集團的交易,也不過是一億美元出頭。spinnin' records旗下共有3829首單曲的母帶版權,是mad decent的4.5倍還多。即使這次mad decent出售的資產包里還包括現場演出品牌和藝人周邊品牌,3600萬美元依然算是一個非常慷慨的開價。
值得注意的是,與uta增資擴股的融資方式不同,這一次,韓易是直接從diplo與廠牌聯合創始人凱文-庫薩特蘇兩人手中收購股權。凱文-庫薩特蘇出讓8.25%的股權,這讓他還剩下6.75%的少數股份。而diplo則會從85%的股權中分出剩余的46.75%。收購完成后,mad decent的股東人數將增加到三個。
凱文-庫薩特蘇、diplo和瀚音樂。
當一切塵埃落定,diplo與他的經理人,將終于達到出道伊始就夢寐以求的財務自由狀態。
而韓易的原創音樂王國,也會拓展出第一塊疆土。
當然,除此之外,談判里還有許多小細節值得討論。diplo一方要求在收購協議中明確韓易對mad decent現場演出品牌的最低注資額度,海外巡演至少舉辦十場,注資一千五百萬美元,拉斯維加斯的音樂節則至少需要投入兩千萬美元,以滿足五萬人規模的活動所必需的支出。
韓易同意了將金額在協議里闡明的要求,不過,他同時也提出了三個counter offer——首先是diplo在五年之內,不得建立新的音樂廠牌,且他的唱片合約必須在mad decent履行至少十年,不能利用職務之便提前解約自己,否則韓易有權收回全部投資款項,并索要120%的賠償。畢竟diplo是mad decent的絕對核心,韓易必須確保他能長時間為廠牌盡心盡力地繼續產出有價值的內容,而不是拿到現金就生出貳心。
另外,韓易要求,mad decent需要保證旗下核心藝人,包括dillon francis和baauer在內,必須完成唱片協議所規定的全部義務,也就是說,不管他們簽的是1+3、1+4還是1+6的360度合約,所有續約選項都需要被依次激活,沒有經過瀚音樂的書面確認,不得提前放棄藝人,終止與他們的合同。若核心藝人因非不可抗力因素流失,瀚音樂可以按照每張專輯平均預付款的三倍收回部分資金。
這一點更好理解,不管是音樂版權發行公司還是唱片公司,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藝人,他們也是未來韓易將瀚音樂推上資本化道路的堅實倚仗。單曲和專輯是否賺錢暫且不論,至少協議和權益得死死攥在手里,不能落入旁人之手。
韓易提出的最后一個條件,是在即將發布的投資通稿中,凱文-庫薩特蘇必須同時宣布自己加入人予管理,成為tgo管理公司的高級合伙人。當然,韓易不會給他發放任何薪資,而與此同時凱文也不需要把自己的收入交由公司分成。
韓易想獲得的,只是凱文-庫薩特蘇帶領客戶diplo加入人予管理這個公關噱頭而已。不管是diplo,還是凱文-庫薩特蘇其他的音樂人客戶,依然會保持獨立管理、獨立建賬、獨立營收的實質。
之所以要這樣做,是因為tgo迫切需要一位頭部客戶,來吸引韓易和趙宥真即將去接觸的新藝人。有了風頭正盛的鉆石唱片制作人diplo作為金字招牌,宥真下一步的接洽也會來得更容易一些。
在娛樂圈,最重要的,莫過于兩個a,appearance和attractiveness。
光鮮的包裝,與隨之而來的吸引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