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二人相對沉默。 忽然,他抬起頭,定定望著顧七:“不過,下官相信,公道自在人心。” 她愣住,隨即淡淡一笑,果斷拆了信。 “裴大人親啟。 入秋頓涼,萬望自珍,月色宜人,不可貪賞。 一別數月,荼州萬事俱安,只百姓思念綣綣,不曾有一日忘恩。別后半月,實難抵百姓誠愿,于城外十里處,修建小廟,更連請數位巧匠,方在泥像上存了大人三分神韻。 常言道,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百姓皆感念大人恩德,分別后,滿腹衷腸,無處可訴。下官只得代筆,略表百姓心念。 楊義言,救命大恩,沒齒不忘,愿拳拳之心得感上蒼,佑大人一世安寧。 張小蘭言,吃飽穿暖,萬事順心。 孫平外祖父母,于八月初過世,臨終曾念,大人萬安。 陳士潔老先生曾囑,身份特殊,切切珍重。其孫潤生兄言,乘風破浪,大展宏圖。 祁水郡郡守周護,言,家鄉甚好,盼君歸。” 家鄉甚好,盼君歸…… “這周護……”顧七咧嘴一笑,眼淚撲簌簌落了下來。 原以為,分別不過如此,故從未奢求過別人的掛念。 不曾想,自己早與荼州百姓,建立了割不斷的情誼,就連思念,都能夠遙相呼應。 “大人……”李景浩眼睛微紅,強忍淚意。他輕喚一聲,將盒子推了過去:“且往后看吧。” 她點點頭,翻開下一頁,細細讀了起來。 “一年前,曾有‘蒹葭客’托同盛鏢局,送來一封信。信中言,前祁水郡郡守顧遠,被同僚構陷,慘遭抄家。更附有顧大人手書和奏折,經下官比對,確是恩師字跡。 你我曾親赴陳府,詢問過當年鑿山一事。陳老先生曾言,顧大人遞過兩道奏折,皆杳無音信。因你在國都,不好商議,只得將一應物品上呈哲王。 哲王言,事有蹊蹺,暫不處置。 恐你沖動冒進,我便一直將此事隱瞞。暗中與殿下調查此事,終有所眉目。 如今時機成熟,讓李景浩將萬民書帶去國都,屆時由他當堂跪求陛下,重查當年冤案。且將你手中證物一并交付,殿下自會安排妥當,切勿卷進案中,明哲保身要緊。” 原來,“暫放一年,自有結果”,是這個意思。 顧七攥著信,久久未能平靜。想起先前種種,忽覺悲戚異常。自己竟誤會了他,更疏遠了周護。 她打開盒子,里面齊整疊著一塊絹布。 絹布上,歪七扭八寫著每個人的名字,皆用血所書,更沁著斑斑淚痕。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