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的人活著,卻像是早就死了,而有的人死了,卻會永遠的活著。 前者說的是不合群的人,就像四合院與魏平安。 后者說的是一種人群,烈士、學者、科研人員……精神永駐。 賈東旭不是這兩種之一,他是既可以算是活著,也可以算是已經死了。 人的一生都會面臨四種狀態:生、老、病、死。 當人面對疾病和死亡時,很多人卻忽略了這個病人身邊的親人,子女,朋友…… 他們需要做出選擇。 這個選擇是個岔路口,哪一條都不是正確的,或者說,哪一條也都不錯。 選擇之后,或會讓他們痛苦半生,遺憾至死,或讓他們會疲于奔命,背負沉重的包袱。 這,就是瀕死病人最后留給他身邊真正關心他的親人最后的一筆“遺產”。 賈東旭此時就是瀕臨死亡的這個人。 他到底是死,還是活,就取決于他的母親,賈張氏。 作為賈東旭的家人,要為某個方向的結果,做出一種選擇。 有賈張氏,秦淮茹,還有牙牙學語的二娃小當,踉蹌蹣跚的大娃棒梗。 秦淮茹沒有發言權,做不了任何人的主。 她在這個家,像服侍丫鬟多過像女主人。 而賈張氏的心里,卻已經早早的選擇了放棄。 但是她不敢說。 也不想說。 她怕別人戳她脊梁骨,說她不救兒子蛇蝎心腸。 但救兒子就得不斷花錢,她也要養老啊。 而且東旭就算是救活,也沒法再干活賺錢了,以后就是家里的拖累…… 錢沒了,多一個吃白飯的,日子就徹底沒法過了。 這些事都是賈張氏心里盤算的,她就是這么想的。 如果兒子不是殘廢,砸鍋賣鐵她也會救。 她心里也是這么給自己解釋的,并順利說服了自己。 所以在醫院讓她去繳費時,她哭著說沒錢了。 醫院讓繳的10塊錢都拿不出來了。 賈張氏心里難受,哭著坐地上,淚流滿面,像極了一位走投無路的老母親。 “怎么就沒錢了,10塊錢都沒有了……老嫂子,之前家里沒有點存款嗎?要不讓淮茹回去拿一趟?” “哪還有啊,東旭每月往家里拿回來的生活費都不夠用的,每到月底飯都是稀的……” 這話倒也不假,但她固定每月扣下3塊錢存起來養老,這就沒有說。 至少現在,或許也就易中海知道。 但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易中海也沒提。 勸慰了幾句后,易中海說回去幫賈家開全院大會捐款。 秦淮茹淚眼婆娑的望著大家伙,滿臉的感激。 其實秦淮茹也有點小私房錢的。 是她天天買菜買柴米油鹽積攢下來的零錢。 她自己的私房錢,無論如何都是不會主動坦白交代的。 但是作為賈東旭的媳婦,賈家的兒媳婦,她也是做出自己的努力了…… 扮可憐。 可憐兮兮的樣子,讓偷瞄秦淮茹的何玉柱都看呆了好幾分鐘。 聽到捐款,賈張氏可就來精神了。 也就更不想說放棄賈東旭的決定了。 起碼也要拿到捐的款再說。 最終那10塊錢,易中海給墊了。 然后一行人就準備回四合院召集大家捐款救人。 早捐到錢,早點救人,這可是一條鮮活的人命啊。 “咱們院里就是魏平安一家生活條件好,一家兩個吃工資的,人命關天,怎么也得多捐一點。” “那可不一定,魏平安家吃的好代表花的多,又剛娶了媳婦,還買斷了前院王海興家那套屋,現在能剩下多少錢……” “剩多少還能都拿出來啊,要知道賈家可是……” “現在賈家這樣,你們說秦淮茹會不會后悔甩了魏……” 有人針對,有人八卦,但就沒幾個人談論公平與否。 易中海在回去路上也早就考慮到了魏平安。 怎么算,魏平安都是院里的大戶,就人命這種道德的事情擺出來,他還能真不管不顧? 這可就是原則問題了。 嗯,道德綁架的老操盤手了,易中海遇到事情,還是會下意識的拿出他熟悉的那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