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經典和學問-《道門法則》
第(2/3)頁
連續多日之后,趙然熬不住了,去尋于致遠求教。當他十分苦惱的將自己的遭遇傾訴出來,并且舉了幾個自己遇到的難題之后,于致遠臉色古怪的打量了他很久,問:“這些都是你自己琢磨的?”
趙然苦笑:“不是自己琢磨的還怎的?也沒人指點我……”
于致遠默然半晌,拱手道:“老弟大才,吾不如矣!”
趙然不知道,自己因為來自另一個世界的眼界使然,讓他對經文的理解在這個世界已經算是非常深邃和寬泛了,他所考慮的那些問題,就連于致遠這樣有才名的道士也從來沒有去思考過。比如宇宙的本源來自何處?時間和空間的關系又是怎樣?這個世界有幾個人看過類似的科普性文章?
但于致遠也有自己的長處,他的優勢相比趙然而言,正在于信仰專一。他很快就將趙然灌入他耳中的那些“亂七八糟”的思路拋開,指點趙然道:“觀《道德真經》而不讀《想爾注》,非正道也。”——你小子看經不看注,這算什么道理?
好吧,趙然拍了拍自己的腦門,這個真是疏忽了。這個世界人們最簡單的常識,于趙然而言,卻并非那么理所當然,他疏忽了也并不奇怪。
《老子想爾注》為道門祖師——張天師所著,入道門而不讀《想爾注》,那是不可思議的。可趙然是穿越客,說白了,他內心中缺乏對張天師的敬畏之心,想不起來也不能怪他。
于是,趙然又開始翻閱起《老子想爾注》來。
《老子想爾注》是張天師對老人家“語錄”的解釋,每一句話都作一注釋,讓人們明白老人家到底想說什么。趙然大致翻看了一遍,很快便有了所得。
對于《道德真經》,一萬個人有一萬種理解,那么究竟哪一種理解才是正確的呢?很顯然,張天師認為,他的理解是最接近老人家本意的。
簡單來說,張天師提出,守道不僅要守道心,而且要守道戒,也就是從行為規范上符合天道,趙然認為,這是張天師創立道門的基礎。沒有道戒維系上下,就沒有道門的存在——道門是個組織,而修道只是手段,修道也許可以上溯無限元元,但道門的誕生卻自張天師而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鸡东县|
连州市|
休宁县|
广丰县|
巫溪县|
荣昌县|
平顶山市|
昆明市|
洛川县|
兴安县|
虎林市|
富宁县|
潼南县|
磐安县|
鹰潭市|
安图县|
耿马|
毕节市|
吉安县|
崇左市|
黔西县|
津南区|
渝北区|
彰武县|
大足县|
宜章县|
迁西县|
绍兴市|
乐至县|
九台市|
台江县|
稻城县|
行唐县|
绥芬河市|
巴南区|
彭州市|
布拖县|
丹寨县|
武隆县|
安陆市|
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