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達成共識-《1850再造中華》
第(2/3)頁
包令不得不開始鄭重考慮,是否需要調整英國立場,對中華帝國日趨高漲的發展態勢作出合適的應對。
作為會談見證人的奧姆(C.W.Orne)是個英國人。身為工部局董事,他更加關注復興會對于租界的態度。
英、法、美成立了聯合租界,由工部局管理。工部局董事會每年選舉一次,1855年的董事會只有三名成員,不設總董。
(工部局董事會一向由英國人獨裁,引起法國人不滿。歷史上,1862年法租界退出聯合租界,由法國人自行管理。法國人特立獨行,與英美屢有分歧,也敢于獨立于英美之外。)
奧姆問楊烜道:“皇帝陛下,帝國在《民報》、《革命軍》等報刊、宣傳冊上公開宣布,承認各國在上海設立的租界。在租界問題上,我能否得到陛下的親口保證?”
這個問題,也是包令和布爾布隆所關心的。
楊烜淡然一笑,說道:“《民報》是中華帝國的官方報紙。既然《民報》上有白紙黑字,我們自然不會食言,會繼續承認租界,尊重洋人在租界上的權益。
“西方有句格言,存在即為合理。租界在洋人的占領下,在短短幾年內就出現了繁華的景象,此事并非偶然。1852年,上海小刀會起義,洋人接管江海關。
“在此之前,華人管理江海關,貪污橫行,一年稅收只有十五六萬兩白銀。洋人代管江海關,僅上海一地,兩年征稅七十萬兩。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收復上海后,洋人將代管的七十萬兩白銀交還上海道臺吳健彰。
“由此事不難看出,洋人確實有本事,西洋的海關制度確實更加高效廉潔。我們華夏想追趕各國,想興辦洋務,就必須敞開心胸接受洋人,接受西洋事物。
“租界正是我們學習西洋的窗口,也能在潛移默化之中改變我們的風俗,革新我們的社會風氣。因此,我并不反對租界,渴望從租界中學到更多的西洋制度。”
令后人想不到的是,把海關大權交給洋人,竟是滿清朝廷主動為之的。小刀會起義之后,清廷意識到洋人有能力高效、廉潔地管理海關,上繳更多的海關稅收。
于是,清廷主動邀請英國人代辦全國海關。對此,英國人自然是求之不得。
從此之后,清政府聘請洋人為“總稅務司”,正式將海關交由洋人管理。
在聘請洋人管理前,清政府一年的海關關稅大概是三百萬至四百萬兩白銀。聘請洋人后的第一年就達到了八百萬兩。此后年年攀升,1887年達到兩千萬兩,到清末增加至四千萬兩。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安市|
潢川县|
会东县|
胶南市|
恩平市|
叙永县|
德令哈市|
四子王旗|
六枝特区|
乌兰察布市|
陕西省|
台南市|
古丈县|
晋江市|
嵊州市|
陆丰市|
北京市|
囊谦县|
登封市|
汽车|
龙口市|
金堂县|
德江县|
鄂伦春自治旗|
突泉县|
玛纳斯县|
长春市|
漠河县|
大庆市|
波密县|
虞城县|
商水县|
太谷县|
溧阳市|
新绛县|
怀远县|
邯郸县|
建始县|
澎湖县|
上虞市|
牙克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