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馮可欽“隆中對”-《1850再造中華》
第(1/3)頁
馮可欽已經三十好幾,一生坎坷多難。他雖然出身地主,卻是個客家人。近些來,兩廣來土之爭愈演愈烈,屢屢發生械斗。
馮可難以置身事外,在家鄉無法立足,只得來到三水縣城,做了個教書匠,兼賣字畫。
讀書人以科舉為第一要務。馮可欽嗜好經世之學,經常到廣州購買西方書籍,反而對八股文研究不深。
久而久之,找他教書的人越來越少。馮可欽的收入也越來越少。可他特立獨行,不以為然,以研究經史為樂。
當楊烜來找馮可欽時,他鎮定自若,毫不慌張,讓老仆給楊烜煮茶。
楊烜見他目光沉毅,氣宇軒昂,不覺生出許多好感。再看馮可欽的房子,雖然簡陋卻十分整潔,庭院里種著幾叢翠竹。
他屏退身后的親兵,作揖道:“馮先生淡泊名利,甘守清貧,楊某自愧不如。來到馮先生的住處,倒令我想起了唐朝劉禹錫的《陋室銘》。果真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馮可欽早已猜出了楊烜的來頭,說道:“將軍乃名門之后,首倡義旗,敢為天下先。敝人也想起了唐朝李商隱的一句詩,‘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于老鳳聲’。”
楊烜頗感意外。
明末清初時,很多讀書人選擇造反,即便造反失敗,也大多絕意仕清,以明朝遺民自居。為此,清初屢屢興起文字獄,殘酷鎮壓讀書人。
讀書人噤若寒蟬,逐漸沒了風骨。至于滿清官員,更是以爭做奴才為榮,全無明朝文臣以死相爭的勇氣。
“奴才”本是八旗官員的專用稱呼,意為清帝的家奴。到晚清時,很多漢族官員也恬不知恥地在官方奏折中自稱奴才。
如今,南方會黨起義漸成燎原之勢,也有落魄文人開始加入天地會、白蓮教、齋教等組織。
洪秀全創建拜天地會邪教,激烈反對儒、釋、道等傳統文化,卻亦吸引了馮云山、黃玉昆、盧賢拔這樣的讀書人。
但總的來說,若非走投無路,或者前途渺茫,愿意造反的讀書人少之又少。
馮可欽稱贊楊烜“敢為天下先”,顯然對滿清不滿已久。
楊烜心里為之一動,不動聲色地說道:“滿清無道,舉旗造反者不計其數。我興起義兵,鋤強扶弱,不過是順應民心,步他人之后塵,談不上‘為天下先’。”
馮可欽看了下楊烜,沒說什么,把楊烜讓至書房,分賓主坐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安县|
英山县|
泽普县|
灵台县|
武陟县|
乌审旗|
神农架林区|
宁国市|
宾川县|
霍邱县|
惠来县|
镶黄旗|
方山县|
浙江省|
奉化市|
陵水|
房山区|
沛县|
余干县|
昌乐县|
巨野县|
大田县|
青州市|
盖州市|
隆尧县|
特克斯县|
达尔|
民乐县|
山阳县|
大新县|
荥阳市|
北票市|
邯郸市|
岑巩县|
桐城市|
邯郸市|
铜梁县|
青阳县|
秭归县|
鄂伦春自治旗|
敦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