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142章,稅收的本質-《正德日不落》


    第(1/3)頁

    聽完朱厚照的話,弘治皇帝沉默了。

    自己似乎好像真的窮慣了。

    從弘治皇帝登基以來,自己就特別的窮。

    在當時不僅僅國庫空虛,連皇帝私人的內帑也都非常的窮,窮的叮當響。

    一直以來朝廷窮的要死,弘治皇帝想要辦一些事情都辦不成,想要開征商稅也是遭到了大臣們的強烈反對。

    認為征稅會導致苛捐雜稅以致民不聊生,自古君王都應該輕徭薄賦、與民休養,而不是橫征暴斂、窮奢極欲。

    所以朝廷就應該窮、不應該征稅,朝廷所有的開支是能省則省,能不支出就不支出。

    就比如這整頓邊軍什么的,這就沒有必要了,能夠給這些邊軍提供糧食,讓他們吃飽飯就可以了,至于說重整軍備什么的,完全沒必要。

    韃子南下就讓他們劫掠一番就是了,搶夠了他們自然而然就會返回草原了,無關緊要的。

    但如果朝廷征稅的話,那就會讓天下的百姓在苛捐雜稅之下民不聊生,所以征稅是絕對不能征稅的,即便是商稅也不行。

    在這樣的思想主導下,大明朝的稅收很低,朝廷的開支更低,對整個大明的控制和干預自然而然也就更低了,這也是晉商、徽商、鹽商、海商之類的能夠迅速膨脹起來,一個個富可敵國的原因。

    學過稅法的人都知道,稅收的它的作用當中就有很重要的一項,那就是控制、引導經濟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同時稅收的本質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朝廷的稅收低,放任商人從中牟取暴利,底層百姓吃著昂貴的鹽,饑荒之時更是被糧商們聯合哄抬糧價,還有對外貿易的巨額利潤被小團隊所竊取,無法惠及整個國家。

    這些弊端在大明朝非常的凸顯出來,朝廷窮、百姓窮,唯獨富了中間的這些士紳、商人、大家族,財富掌握在他們的手中,被他們不斷的埋進了地里面。

    朝廷沒錢去干真正能夠惠及國計民生的大事,百姓窮苦生活艱難,唯獨中間的這些人在歌頌著大明的中興和盛世,對于他們來說,這的確是一個非常好的年代。

    “照兒,看來這商稅是很有必要征收的。”

    弘治皇帝想了想說道。

    “父皇,當然要開征商稅了。”

    “太祖當年確立重農抑商的基本國策,但在設計稅收制度上的時候卻恰恰相反變成重商抑農!”

    朱厚照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我為什么這樣說,那是因為農業稅的比重要遠遠高于商稅,農民辛辛苦苦種地一年,交給朝廷的比例是每畝三斗。”

    “而商人呢,他們的稅率更低,一百抽三,關鍵是這一百抽三的稅,朝廷這邊一年到尾基本上都是收不到的,各地官員只會針對農民收稅,根本就不會去找商人收稅。”

    “可以說在我們大明,經商幾乎是不用交稅的,即便是現在的納銀開中,商人繳納一點點銀子就可以獲得大量的鹽引,再轉頭賣給百姓的時候,這里面利潤何止百倍,這也是那些鹽商能夠真正富甲天下的根本原因。”

    “并不是因為他們多有能力,也不是因為他們多會經營,只是因為他們有關系,善于用錢賄賂鹽政的官員、官吏,所以能夠從中獲取豐厚的利潤,幾乎是一本萬利。”

    “最終買單的是我們大明的百姓和朝廷,老百姓吃著昂貴的鹽,朝廷收不到稅,還要承擔著鹽場灶戶的罵名,承擔著天下百姓的離心離德。”

    朱厚照的話讓弘治皇帝也是傻眼了。

    一直以來弘治皇帝都覺得朝廷的重農抑商的,沒想到真是的情況竟然是反過來的,這是真正的重重的剝削農民,寬松了商人啊。

    “這~”

    “竟然是這樣。”

    弘治皇帝都不敢相信了。

    “父皇,你不相信?”

    朱厚照看看弘治皇帝,這個可憐的孩子,從小被文官們忽悠、洗腦長大的,除了文官們所傳授的那點仁義道德、禮義廉恥、忠孝之外,對于其它的事情,他真的是知道的太少、太少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芒康县| 云浮市| 扶余县| 张家港市| 唐河县| 永德县| 正阳县| 灵丘县| 怀安县| 大名县| 石渠县| 荆门市| 永康市| 尉犁县| 德阳市| 宁德市| 延庆县| 乐陵市| 襄汾县| 叙永县| 禄劝| 普兰县| 邹平县| 千阳县| 石林| 五河县| 甘洛县| 定西市| 大港区| 泰顺县| 青川县| 林周县| 静海县| 三门峡市| 黑水县| 视频| 南陵县| 汶上县| 潮安县| 安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