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廠衛的鷹犬動起來-《正德日不落》
第(1/3)頁
鹽政潰爛這是大明朝上下都知道的事情。
然而根本就沒有人能夠去動的了鹽政這一塊,因為上下從中獲利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這朝野上下的官員,大明各地的王爺,江南的士紳、鹽商,鹽道的各級官員、太監、鹽場的官吏,幾乎每一個環節都已經讓這些人給全部打通了。
縱然是天子想要整頓鹽政也根本就插手不進,任何破壞現有鹽政利益群體的利益的人都會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即便是天子也不能例外。
弘治皇帝登基之初就有意整頓鹽政,然而最終也是不了了之,甚至于鹽政到了弘治朝已經完全崩潰。
以前的時候鹽商還需要辛辛苦苦的運糧去邊鎮地區換區鹽引,到了弘治朝干脆直接就改了,只要給朝廷象征性的交點銀子,他們就可以直接獲得鹽引了。
這叫改納糧開中為納銀開中。
看起來大明朝廷是收到了一些銀子,實際上朝廷收到的這點銀子根本就不足以購買糧食再運輸到邊鎮地區,連邊軍的糧食供應都將成為一個大問題,并且逐漸的拖垮大明朝的財政。
當然鹽政的崩潰也不能全怪下面的這些官員,首當其沖還是大明朝的天子,歷代天子都喜歡大肆的賞賜鹽引給官員、宗室、勛貴什么的。
而大明朝的這些王爺、官員、勛貴也是時常死皮賴臉的向天子索要鹽引,因為大明朝的天子實在是窮,也沒有什么其它可以賞賜的。
也就是賞賜的這鹽引還值錢,有些官員和王爺拿到鹽引之后直接就霸占一個地區的食鹽銷售,只允許自己的鹽在這一帶銷售,這價格嘛自然是都高到天上去了。
說到底大明上下都將鹽場里面的鹽看成了可以無限擠出來的牛奶,都在肆意的破壞鹽政,根本就沒有考慮鹽場里面灶戶們的苦難,也不會去在乎底層老百姓是否吃得起昂貴的鹽。
鹽政是大明朝的一個縮影。
還有軍戶制度也是早已經糜爛了。
原本朱元璋的設置是軍戶們平時種地,戰時打仗,既可以節省大量的資金養兵,又能夠讓軍戶們屯田戍邊、開荒等等。
可是軍戶制度慢慢的就徹底的潰爛了,那些軍戶里面的百戶、千戶、武將勛貴等等幾乎都在拼了命的侵占軍戶們的軍田。
沒有軍田的軍戶要么逃走,要么就只能夠淪為這些百戶、千戶、武將勛貴們的農奴,因為軍戶世世代代都是軍戶,不能從事其它的行業,而且也不能離開軍戶所在的地區。
發展到了現在,幾乎所有的軍田都已經被侵占的干干凈凈,大量的軍戶逃散,那些百戶、千戶、武將勛貴之類的則是變成了大地主,而且還是世襲罔替的,也不用交稅納糧的。
大明朝基于軍戶制度的軍隊自然而然也就隨之崩潰,這也是明朝在土木堡之變后始終無法改變被動局面的根本原因。
弘治皇帝的臉色非常的難看,腦海中不斷的回蕩著朱厚照的話。
“照兒,你覺得我們該怎么辦?”
良久,弘治皇帝看著朱厚照,實在是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竟然對于大明的局勢有著如此清醒的認識。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闻|
崇仁县|
砚山县|
西畴县|
紫云|
和龙市|
西林县|
平顺县|
靖西县|
威信县|
望奎县|
盐边县|
普洱|
阿勒泰市|
临江市|
宁国市|
巩义市|
林口县|
福鼎市|
兴山县|
襄樊市|
莆田市|
茶陵县|
施秉县|
年辖:市辖区|
宁武县|
普兰店市|
丹阳市|
南开区|
盐山县|
永年县|
科技|
新密市|
历史|
色达县|
青川县|
浮梁县|
苗栗县|
沅陵县|
德州市|
清水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