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跟陸擎舟聊完之后,陳念的一階段布局基本完成。 金屬氫,核動力,外加一艘提高戰略威懾能力的核潛艇。 這些東西將成為開啟近未來科技大局的第一把鑰匙,而在這之后,陳念將會把技術觸角逐漸延伸到農業、醫療、先進工業上去,徹底打開全面超越的大門。 不過,陳念也清楚,這些事情不能急于求成。 在不斷輸出技術的同時,他也在借助星火的資源,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強度在吸收著知識。 材料學的內容博大精深,他越學就越發感覺到自己的無知,哪怕在某一個領域有了些成就,但當轉入下一個領域時,又會面臨重重考驗。 根本不存在什么“打好了基礎一切就水到渠成”的情況。 就像現在,轉向抗中子輻照材料之后,他感覺自己的腦子都快不夠用了。 哪怕對整個世界來說,抗中子輻照材料也是一個極新的課題,可參考的技術不多,理論基礎也相對薄弱。 所以,陳念選擇直接解析出一種后世比較普及的材料,也就是clam抗中子輻照鋼。 依托于這種材料、以及系統所提供的技術,陳念打算在未來一段時間里主要去做逆向工程,從而鞏固自己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技術本身也不會浪費,釷基熔鹽反應堆的管道系統,正好能用得上。 勤儉節約鬧革命,在陳念這里算是被體現得淋漓盡致了。 一個源點也不浪費,甚至恨不得一個源點要發揮出雙倍的價值。 估計如果這套系統有設計者的話,應該都已經被陳念的摳搜驚呆了 當然,更驚訝的還是陸擎舟。 前一天他才跟陳念說材料問題不好解決,第二天陳念就給了他一份clam鋼的制造技術方案,其中甚至還包括一項國際上剛剛提出、還沒開始探索、甚至連理論基礎都不完善的梯度納米結構強化技術。 借助這項技術,calm鋼的表面強度和抗輻照性能將進一步上升,雖然不知道具體的數據表現上能提高多少,但很顯然,那絕對不會是一個小數字。 于是,整個項目便在異常順暢的過程中啟動了。 216堆的初期設計標準被推翻,陸擎舟毫不心疼地把216堆的重要性級別降低到了次級水平,開始將絕大部分資源投入到全新的釷基熔鹽堆上。 一切都在向好的地方發展。 —— 當然,還不止項目上是如此。 長安,西工大。 劉海沉默地漫步在這座他曾經無比熟悉的校園里,心里的感慨已經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他還記得,自己在幾年之前走進這座校園的時候,對這里的印象還是“破破爛爛的老學校”。 但經過幾年的發展,這座學校的樣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各種建筑煥然一新,綠化程度大幅提高,連走在路上的學生的面貌,也與他之前見過的那些不同了。 似乎在這座學校里面,唯一還沒發生變化的,就是自己。 幾年的時間過去,自己仍然在干著老本行。 說得好聽點,是做“獵頭顧問”。 說得不好聽,自己就是一個倒賣人才的掮客。 不過,與之前不同,他所服務的對象已經發生了變化。 他不再為塞納斯公司招攬人才,因為那家公司早就已經因為一些復雜的原因撤出了華夏市場。 對外公開的說法,是他們認為華夏市場體量過小,沒辦法達成公司發展需求。 可在劉海看來,這種理由純粹就是扯淡。 華夏體量小? 如果這都算小,世界上就沒有大體量的市場了。 再者,當初你們大肆招人擴張的時候,不是一直都說這里的市場潛力無窮嗎? 現在翻臉不認人了?自己說過的話,就當做是放屁了? 不得不說,劉海對塞納斯是有怨氣的。 當初在需要自己的時候,它們把自己捧得比誰都高,就好像自己是他們的救世主,缺了自己,公司的業務就運轉不下去了一樣。 可當經營發生變化、他們不再需要自己時,又把自己像狗一樣踢開,完全沒有考慮過自己脫離了這個行業之后的發展,也不顧及任何雙方之前合作的情分。 他們管這叫“契約精神”,但在劉海看來,這純粹是資本家的冷血罷了。 更讓他難受的是,在脫離塞納斯之后,自己確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沒有任何好的發展。 雖然偶爾還能接到一兩個活兒維持生計,但相比起當年的巔峰,可以說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時代變了。 這是劉海最大的感觸。 這幾年時間,他做的大部分仍然是外企的項目,可他明顯感覺到,相比起幾年之前,外企在華夏的吸引力正在大幅下降。 他也分析過其中的原因,最后得出結論,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其實也并不復雜。 一方面,是外部經濟壓力增大,外企薪資水平逐年下調,本土企業薪資逐年上升,因為經濟收益帶來的吸引力越發平級。 另一方面,是國內科研水平的爆發性提高。 別說自己所擅長的航空領域,包括重工、機械、鐵路、半導體幾乎在所有高新技術領域,近幾年的華夏都表現出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潛力和實力。 所以,那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們也更愿意選擇本土企業,因為他們很清楚,飽三年和飽一輩子,兩者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對他們的選擇,劉海毫無辦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