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住”在這里的,全部是粟糧。 不知是不是因為匈奴人提前得知戰爭即將發生的關系,將糧食全部囤積于此處。 與其說趙信城是個城池! 不如說它是個糧倉! 怪不得那些匈奴騎兵軍隊的殘部,會一致性的涌入趙信城中。 原來。 是因為城中囤了足夠的糧食,可以保證他們一直與漢軍周旋下去,直至漢軍物資匱乏,被迫撤走。ωωw..net 可惜。 匈奴人忽略了漢軍的攻城能力。 不然也就不會有這種想法了。 衛青軍團在拿下趙信城后,一下子就得到了這些粟糧,迅速為軍隊補給一番。 因為大將軍知道。 匈奴人的這些糧食,其中有一部分是從漢朝邊境劫掠過去的。 所以! 衛青拿的是毫無愧疚。 此時,校尉公叔敖走來,對衛青說道:“稟報大將軍,此城囤積了大量粟糧,已經讓軍隊以最大限度補給,可依舊余下不少,帶不走啊!” 大將軍微微皺眉,道:“帶不走也不能留給匈奴人,等到時撤軍,一把火燒了!” 公叔敖連忙說道:“諾。” 這時。 衛青又問道:“誒,對了,霍光校尉呢,怎么入城這么久了,沒見到他身影?” 公孫敖連忙搖頭,道:“屬下不知啊!” 公孫敖這家伙,可以說是無一點帶兵之才,而且迷路體質與李廣一般。 多次延誤軍機,然后被朝廷判處死刑。 可西漢的制度,就是武將可以繳納贖金免去罪行,然后貶為庶民。 這樣平庸無才的一個人。 為什么每每有戰事,或者說可以獲取軍功的時候,他就能成為校尉了? 家族背景顯赫? 不! 而是他人際關系搞得好。 其中最關鍵的,便是交識衛青,兩人年輕時,關系好到能穿同一條褲子。 有這層關系。 可以說,衛家不倒,他公孫敖永遠顯赫! 衛青聽到公孫敖的話后,當即也只能搖搖頭,說道:“誒,這孩子,怎么跟他兄長一樣,一到漠北戰場,就玩起消失來了。” 公孫敖聽到這話,不禁笑道:“大將軍,像驃騎將軍也沒什么不好的。” “驃騎將軍當年十七歲,率領八百驃騎,可算是將匈奴人打了個措手不及。” “回朝后,更是獲得了陛下的賞識啊!” 大將軍衛青則是搖搖頭,嘆道:“你也知道去病那時候都十七歲了,我這小外甥才多大,能跟去病比么!” “要是遇到點不測!” “我這做舅舅的,怎么跟去病交代.” 兩人正交談著,忽然有傳令兵通報道:“大將軍,李廣老將軍有消息了,正在漠北偏西一帶,往這里趕來。” 一聽到李廣老將軍的消息。 大將軍的臉色變得有些不好看,不過也沒有說什么不好聽的話。 但是大將軍身旁的公叔敖卻是沒有衛青的好脾氣。 想當年。 公叔敖、衛青這兩異姓兄弟,初次出征匈奴,被漢武帝劉徹各自封命為將軍。 同為將軍的李廣,仗著自己勞苦功高,出征前就一直挖苦嘲諷他們。 大將軍衛青人好,能不計較此事,可不代表所有人都不計較此事! 公孫敖對此怨恨頗深,說道:“哼,這個老將軍,咱們跟匈奴人打的水深火熱時,看不到他的身影。這如今解決了匈奴騎兵主力后,他倒是現身了。” 說這話時。 公孫敖是一點沒在意,他自己曾經也犯過迷失道路延誤戰機的事情。 大將軍聞言,當即說道:“公孫校尉,不可亂說。” 公孫敖隨即拱手,道:“是,大將軍。” 此后! 大將軍衛青派出一隊騎兵,將李廣與趙食其部共計一萬七千騎兵全部迎入趙信城中。 漠北地界,乃是匈奴人的地盤。 漢軍在這城里,還是集結在一起比較安全,可以防止敵人夜襲。 待將李廣、趙食其等人接引至城內。 衛大將軍便讓人將其喊來,問道:“你二人失道,延誤戰機,我要問下其中緣由,好方便上書天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