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元潯確實很支持封南絮,第二天他就將鹽司部門建了起來,并且下令,所有人員調配全歸封南絮去管。 封南絮深知此事重大,格外慎重。 嶺南靠海,且海灘遼闊地勢平坦,可以說是天然的鹽場。 但是,制鹽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 單單是曬鹽,就需要經過建灘、整灘、納潮、制鹵、結晶和撈鹽歸坨七套工序。 而封南絮也是頭一回操作,著實的不熟練。 首先第一步,就是建灘。 建灘是在平坦的沿?;臑┥?,按照一定的灘池數建造。池埂一般高約半尺,建成一個方形池,面積從上到下每個方形池邊長一般為八步,每步五尺。 灘池由上而下逐個挖低,落差一般為三寸,上下池之間開有池門,用以向下流水。 底池筑坨臺,俗稱鹽坨,以備儲鹽。 灘池周圍挖二面或三面大溝,俗稱鹽溝,以備納潮儲水。向海一面的溝堤開一水門,且設閘門以備啟閉。 其外再開一“潮溝”,直通于海,用以引潮入溝,備鹽溝納潮用。 只是建灘,就要耗費不少的人力物力及時間。 好在封南絮是做了大量準備工作的,一切有條不紊的進行。 在鹽灘建成后,封南絮并領著人手開始整灘。 整灘便是將池內的泥土挖松,晾干,再放入海水泡稀。接著,讓人赤腳在池內把池踩勻,用刮板刮平底池,然后將池內海水排出晾干。最后,用光墩也就是石頭制成的粗大圓柱形石頭壓實壓平。 等到灘池周圍的大鹽溝挖成后,漲潮時即可開水閘納潮,抓住最高潮位,將潮納滿。 納潮后,便用水車汲取溝內海水灌入高鹵臺內,次日,將高鹵臺內的海水放入到二鹵臺,在將高鹵臺汲滿海水。第三日,將二鹵臺的海水放到三鹵臺去,高鹵臺內的海水放到二鹵臺,又將高鹵臺汲滿。 逐日依次類推,利用日光蒸發水分,提高鹵水濃度。 此道工序,可以說是最難的。因為要根據自然蒸發條件,鹵水既能跑到池底飽和又能足用。 三個月折騰下來,封南絮一行才是摸索到一些訣竅,人也曬成了煤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