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經(jīng)過前面兩場比試,如今林修緣在稷下學(xué)宮的聲望可以說是直線上升,沒有人再敢小覷林修緣的存在。 不過大家還是很好奇,林修緣能夠提出怎樣的觀點和思想。畢竟策論才是論道大會的核心,亦是考量一個人的真才實學(xué)。 林修緣沒有客氣,直言不會的闡明自己的觀點。 首先是十國之亂給天下帶來的影響,看似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實際上各自為政,利益糾葛,最終苦的是天下百姓,萬眾蒼生。 其次是趙王朝一統(tǒng)天下,看似無比輝煌,實則上內(nèi)憂外患,根基不穩(wěn),導(dǎo)致分崩離析,才給了大楚可乘之機。 其實這些不用林修緣多言,在座的都是這個時代的天子驕子,很多事情他們心里都明白,只是礙于這個時代的眼睛和局限,無法給出更好的答案罷了。 當(dāng)然,還有思想迂腐、閉門造車等等陳舊的觀念,也桎梏著許多人的思想。 因此林修緣道出了自己最后的觀念,“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而修士入世對于整個天下之危害遠(yuǎn)大于前二者。 不得不說,這個觀念一出,周圍頓時一片嘩然,不少人都無法接受這樣的觀念。 因為自古以來,修士強大,方能護佑蒼生,才能令人族文明傳承至今。如果沒有修士的守護,人族恐怕早已滅絕。 林修緣一句話就否定了修士的功績,自然引起了眾人的憤慨。 又是文書行第一個跳了出來,痛斥林修緣的觀念大逆不道、危言聳聽,乃禍源之言,當(dāng)逐出稷下學(xué)宮。 好吧,現(xiàn)在文書行這個北院首席已是顏面掃地,根本就沒有人搭理他。 這可是論道大會,豈能因言而罪?那以后誰還敢發(fā)表自己言論? 一旦言論不自由,論道大會就失去了最初的意義,稷下學(xué)宮的失去了建立的初心。 不過,也有心胸寬廣之人陷入沉思之中,他們認(rèn)真思考林修緣提出的想法,隱隱生出一絲明悟。 于是有人虛心請教,林修緣為何會提出這樣的觀念? 林修緣也沒有回避,直述其立場,分說修士與凡人之利益關(guān)系。 凡人是人族發(fā)展的基礎(chǔ),可是凡人的安危卻得不到太多的保障,因為大多修士凌駕于律法之上,甚至凌駕于王朝之上,如玄道宗這樣的頂級宗門勢力。 世人都知道,在一些宗門世家管轄的范圍之類,宗門諭令大于王朝律法。 這合理嗎?顯然是不合理的。 如果修士凌駕于律法之上,那就意味著凡人之生死完全掌控在強者手中。沒有人可以保證,強大的修士就一定是正義的,是仁善的。 無關(guān)道德,只是人性罷了。 這種將自己命運寄托于別人一念之間的想法,肯定是不可取的,這亦是當(dāng)下時代最大的弊端,不利于整個人族的發(fā)展。 為了更具說服力,林修緣列舉了幾個例子,有十國之亂的典故,也有前世歷練紅塵之所見所聞。 林修緣兩世為人,見識廣博,只是他的這些觀念卻讓人心神震撼。 原來時代之亂,并非天下之亂,百姓之亂,而是……修士之亂。 如果修士不亂,天下再亂又能亂到哪里去?因為修士可以鎮(zhèn)壓一切混亂。gonЬorg 可修士一旦爭亂,必然就是天下大亂的局面,如十國之亂,王朝更替,仙魔之爭等等。 眾人恍然大悟,內(nèi)心多了一種莫名復(fù)雜的情緒。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