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好不容易把徐階干翻了,屁股沒坐熱,就被張居正給掀翻了,主要是他沒想到,以張居正的年紀和資歷,能當上首輔。
張居正當了二十年首輔。
好不容易被掀翻下馬了,又把徐階給熬死了,高拱的好日子終于來了。
結果,高拱倒霉,他人死了……
萬歷朝中樞已經到了沒有張居正不行的地步。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大明以戰勝者的姿態,卻享受戰敗的待遇,國民民眾不平聲音極大,國外政治也搞得一團亂麻,新拓入的領土,非但沒成為大明臂助,反而成為了拖累。
如此復雜的局面,萬歷帝搞不定,朝中能臣也搞不定。
萬歷七年,在朝野間一致呼聲之下,萬歷帝三顧茅廬,終于把張居正請了出來。
千呼萬喚始出來,張居正再當首輔。
忽然之間,民間反對巴黎和會的聲音消失了。
張居正居然開始輿論,并把持輿論、操縱輿論。
只是朝廷聽不到嗡嗡聲而已。
但民間的不平之氣,總要平息的。
說來說去,都是生活水平降低造成的,得讓百姓能賺到錢,賺得多錢。
張居正提出,資本給民生讓利,朝廷加大行業補貼,并放開部分朝廷管制行業,允許資本入局。
首先,張居正就提出雙休制。
民間企業,必須給勞動者提供充足的休息時間,每個星期必須休息兩天,工作時長必須限制在八個小時之內,超過八個小時,必須支付加班費。
國企、皇企起到帶頭作用。
其次,擴大勞動者假期,假期加班工作,企業必須支付加班費。
其三,保護青少年參與勞動年齡,必須年滿十八周歲的青年人,才可以參加勞動,否則以雇傭童工罪論處。
其四,完善企業薪金制度,和合同制度,企業和勞動者必須嚴格按照合同辦事,且勞動合同必須簡介明要,不許玩文字游戲。
其五,完善返稅制度,萬歷九年開始,最低返稅標準提高到月入五千元,月收入五千元以下,年收入在十萬元以下的勞動者,給予免稅政策;對于小規模經營者,進行全方位免稅和返稅制度。
其六,對于未就業及失業人群,地方官員有義務幫扶找到工作,地方政府必須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就業率和地方官員政績掛鉤,納入京察。
其七,進一步打開國際市場,讓明貨變成世界通用貨,提升產業品質,占領中高端市場;降低產品價格,搶占低端市場,堅定世界工廠的國策不動搖。
其八……
張居正提出一百多條計劃。
看得讓人眼花繚亂。
雙休制和禁止雇傭童工,本質就是緩解就業壓力。
以前一個人能干三份工,這回兩個人干三份工,等于說企業需要多招收一個員工,這就促進就業了。
返稅免稅制度,大明一直在做,張居正是直接提高了起征點,起碼能讓五十億以上的百姓得利。
還有就是世界工廠。
大明打算打一場工廠戰,擠兌死其他國家所有工廠,讓大明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工廠,拿下世界的定價權。
說來說去,他提出來這些條的核心,是軍事戰爭結束了,經濟戰爭開始了。
大明要用經濟手段,侵吞世界。
這就是張居正。
張居正這幾年,一邊寫書一邊讀書,他最近在動筆修訂陽明心學,他也是陽明心學的門徒。
對了,他還是王守仁的門徒呢,王守仁教了他一年半就病逝了,張居正卻認為他得到了陽明心學的真傳。
當年王守仁在京師時,就在尋覓傳人,張居正就是其中之一,可當時張居正已經拜師徐階了。
這些年,張居正也不承認和王守仁的關系,主要是王守仁在政治仕途上,對他的幫助遠遠不如徐階大。
隨著和徐階決裂之后,他就開始尊稱王守仁為老師,并把發揚陽明心學的重任擔在自己肩膀之上。
王守仁的陽明心學,綜合了丘濬和項忠的理論,并將這五十多年的思想,匯總進入陽明心學,這就是大成的陽明心學。
可以說,陽明心學涵蓋的范圍非常宏大,經濟在心學里只是小道。
但張居正卻狠狠地研究了經濟學。
經濟學從景泰朝年間發展,至今已有近百年歷史了,大部頭的書籍有幾百部上千部,可以說經濟研究很完善了。
張居正之前心思多在打仗上,對經濟雖然有研究,但并不透徹,他之前的確為帝國理財,其實是靠陳功而已。
陳功在萬歷三年就病逝了,朝中缺理財能手。
張居正三十歲時讀書,是一個境界;四十歲是一個境界;六十多歲時候又是一個新境界。
以前覺得晦澀難懂的東西,忽然就懂了,思維還會發散到很遠,想出很多原來想不到的東西。
張居正再次當首輔,他要做的絕非為帝國理財。
而是要徹底改變皇帝制。
現在的野心也不敢表露。
那是因為他了解自己的同窗,萬歷帝是一個有膽魄且能決斷的人,當初斗倒高拱,就是他在旁協助。
他秉政那些年,能和宮中關系融洽,萬歷帝起到潤滑劑的作用,而且他是堅定支持張居正的。
萬歷帝也有一個巨大的弱點,就是善斷不善謀,寡智善于附從。
成也蕭何敗蕭何。
也正因為萬歷帝,張居正一腔心血付諸東流,最終變成了田舍翁。
這次卷土再來,他索要的更多。
他在觀察萬歷帝的同時,萬歷帝也在觀察他。
萬歷帝太了解他這位同窗了,他和張居正是兩次同窗,他們都是徐階的徒弟,也同時是王守仁的徒弟。
又合作三十多年,彼此太熟悉了。
張居正打什么算盤,他朱常治一清二楚。
所以,朱常治一直在防備張居正。
在張居正統領下,大明的經濟開始復蘇,可民間不滿的聲音并不能平息。
張居正決定,轉移民眾的視線,讓民眾從不滿情緒中走出來。
漲房價!
房價很多年不漲了,這幾代皇帝都秉承朱祁鈺的思想,房價涉及到百姓的命脈,不能隨意加杠桿,不能漲不能跌。
關鍵大明的房價到頂了,再漲也不會漲多少了。
而正德皇帝,又用電梯房促進了一波購房潮,當時就為了緩解金融危機嘛。
其實,房價這個東西,就看敢不敢炒。
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
張居正準備換一個套路,房子蓋滿了,電梯房也沒的炒了,可別忘了,大明是限制別墅的。
大明以稀缺土地為名,嚴禁蓋別墅。
前些年糧食不夠吃,更不允許蓋別墅了。
房子越蓋越高,也和土地緊缺有著直接關系。
雖然高層未來有風險,但風險轉移出去了,跟正德帝有什么關系?
張居正前一段時間研讀前朝的政策,發現正德帝房地產玩得并不徹底,說明他不會玩房地產,或者說他比較有良心。
他就想出一個主意。
蓋別墅!
正德帝不是沒想過,關鍵老百姓買不起呀,當時景泰朝的老房子都很老了,但老百姓換房的意愿并不高,當時朝廷想了很多辦法,才誘使老百姓換房子。
而正德朝到萬歷朝,這才幾十年光景啊,換過一次了,還要再換房子?
老百姓上一次當了,還會再上當?
肯定不會買了呀,因為沒需求呀。
怎么能叫上當呢,房子這東西,是消耗品啊,住著住著就會變老,什么東西都要壞的,老房子換新很正常啊。
截止到萬歷八年,大明總人口63億人口,住房卻有200億套,可以說嚴重飽和。
可房價是絕對不能降的,因為房子有兩個不可復制的核心,地段和交通。
核心商業區的房子,是老,但非常貴,因為地段不可復制。
學區房,地段不可復制。
交通便捷的地鐵房,上班通勤方便,他就不可復制。
有些閑房子是便宜,都在城外,誰會買呢?
還有就是海景房、江景房、景區房,這種房子一定會跌的,這是一個噱頭。
好房子永遠是地段。
而且,房子是越住越老,越老越不值錢,壓根就不存在逆生長的東西,沒有什么東西越老越值錢。
但老房子還能維持均價的原因,就因為地段好。
商業街核心地段,不止不掉價,還漲價呢。
張居正就想了一個壞招,拆遷蓋別墅。
對于一些老城區進行改造,把老樓都拆了,按照補償比例,給回遷戶補償,若覺得房子面積太大,我買不起,要錢也可以,但要房子的話,面積方面會多給一點優惠。
千萬別以為,把樓房拆了,改建別墅就虧了。
不會的。
樓房均價多少,別墅均價多少,獨棟別墅多少錢,連棟別墅多少錢?
最核心的不是賺錢,而是拉動內需!
基建大明一直在搞,但怎么搞,都是左手倒右手,地方經濟無法繁榮起來的。
可拆遷就不一樣了。
房地產一動,帶動全行業的發展。
拆遷戶拿到了拆遷款,會不會去消費呢?地方經濟不就繁榮起來了嗎?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