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了,他只是出一個思想。
具體需要專業人士潤色,朱祁鈺和朱見漭負責審核,等于說,他出大綱,找槍手寫內容,他再把關內容,最后掛上朱祁鈺的名字,刊刻天下。
朱佑也天天跟著看,并提出很多建設性意見,眼珠子天天冒火,非常想參與其中。
朱見漭心更狠,意見聽了,人給我滾。
景泰六十九年下半年進入思想的浪潮。
前半年財務公開,后半年進入賢者狀態,思索世界的本質。
老皇帝從分配論開始,建立一套大明理論體系。
從理性來說,老皇帝的分配論,強在揭露社會現實,并非理論多么驚人,只不過寫了別人不敢寫的內容而已。
他們都不明白,老皇帝為什么要掘皇位的根子呢,難道皇帝不該存在嗎?
皇帝該不該存在?
有人說封建糟粕,不該存在。
他拿出全部家財,最多能緩解一時民憤。
朱祁鈺卻當成典型放進講話里,和民間暢談帝制存在與否,所以老皇帝能當神,其他人當不了。
自己肯定寫不完的,由朱見漭繼續寫完。
老皇帝憋大招呢。
明朝后期,皇帝沒有軍權,就扶持外戚做勛貴,結果上來一個廢一個。
朱佑琢磨著,最好他爹也寫不完,他接著寫。
只要是凡人,誰沒有帝王思想?
真正讓朱見漭驚異的是,民間真的有很多有見識的人,他們對帝制的理解,比他這個太子都深。
朱祁鈺當然不會只寫分配論了,他要建立一套理論體系,博采眾家之長,突出自己的思想。
這才是政治的本質。
當時把朱見漭驚出一身冷汗。
他給自己配備了超強班底,雜糅百家之道,汲取百家之精華,糅淬成一套理論體系。
簡單點說,搞政治,本質是搞關系,朋友搞得多多的,敵人搞得少少的,你上來能給大家帶來多少利益,誰帶來的多,誰就能上來。
很多人認為應該撤掉帝制,一個發達文明的國家,不該存在皇帝,這簡直是拿著九族的命在狂奔。
所以,朱祁鈺從來不會不允許民間談論帝制,甚至在景泰六十七年的時候,他主動發表講話,說過帝制的問題。
其他人誰敢用,皇帝明天準死。
分配論傳到了藩國,藩國皇帝都覺得他們的老爹,要掘了皇位的根子,地主頭子就是皇帝,資本頭子也是皇帝,老爹革自己的命。
如果老皇帝非以分配論入道,是不可能的。
肯定不會落到普通人手里的。
寒門,就洗洗睡吧,這種權力斗爭,跟沒關系,萬一你倒霉攪和進來,你也玩不轉,必死無疑。
他是古往今來第一個皇帝,討論該不該撤掉帝制的皇帝。
再看看這些人,是普通人嗎?
寒門難出貴子,不是難出,而是永遠出不了!
看看古今中外的歷史,有幾個名人是寒門出來的?會很驚恐的發現,在歷史上留下濃墨一筆,全都出身不凡,出身寒門的都是鳳毛麟角,實在太少了。
未來的皇帝都要有樣學樣,也跟著貢獻出自己的全部家財嗎?
這條路,只有朱祁鈺能用。
更可怕的是,他們的很多觀念都和老皇帝不謀而合。
一個普通人,你的朋友圈是誰?讓你當這個管理者,讓你們村頭的狗當警犬嗎
?
拿外戚做比方,漢朝時外戚勢力龐大,甚至能左右皇權,到了明朝,外戚就是一張紙,誰捅誰破。
基本就這兩種渠道。
那為什么你的錢還是被資本家剝削走了呢?為什么你還是走不上高位呢?為什么你無論如何努力都跨越不了階級呢?
偏偏老皇帝還回復了這篇文章,在當時引起巨大的轟動。
朱見漭第一念頭是殺了他全家。
就是換個名字,換個形式繼續存在。
當然了,這年頭捧臭腳的人多,誰也不知道老皇帝能否把持住心神,沉下心來寫一篇震古爍今的著作。
可這東西真不存在嗎?
無非換個名字而已,他沒存在嗎?
而所謂的去皇帝制,本身就是悖論。
因為它一直都存在!
他始終認為,國家需要一個管理者,誰是管理者,誰就是皇帝。
與其被人趕下臺,為什么不自己主動下臺,然后改頭換面,換一個形式繼續存在呢?
另一個,則是上一個管理者,指定下一個管理者。
誰能取代他?
什么總統、首相,他們受命于誰呢?而當總統了,當首相了,真當他們沒權力?
而這個管理者,有兩種渠道上來,一個是選舉,就是有幾個人參加選舉,讓公民投票來選。
誰不想做高高在上的皇帝?
換個名字,他不還是皇帝嗎!
為什么?
因為外戚是平民出身啊!
一個平民,就算有皇帝提拔,慢慢經營政治勢力,也需要漫長時間的,而皇帝沒熬到這個時間,皇帝就死了。
外戚的靠山沒了,還不立刻縮起來,省著被文官反攻倒算。
所以,平民出身注定玩不轉政治。
更別說高端局了,讓你進來也是死路一條。
簡單點說,看看朱見漭的朋友圈是誰,他上來,就能讓自己的朋友圈直接掌權。
皇帝是不可能自己掌權的,是需要心腹幫他掌權的。
朱祁鈺掌權方式,不就是用太監,用廠衛,用勛貴,用文官來掌權嘛。
執政中期靠兒子掌權,晚期則用太子掌權。
所以說,朱見漭先天就有龐大的政治資本。
這個資本,一方面是來自父母,來自家族,另一方面則來自朋友圈,你站在多高就能接觸到什么朋友。
要不咋說寒門難出貴子,就算讓你上來你也坐不穩這個位子。
其實,每個人的能力都大差不差,誰坐上高位都差不多,只在于你生在什么家庭,你爹媽是誰?一個人,生下來就什么都注定了。
老百姓的生計,其實和地方官關系最大,經濟發展也和地方發展息息相關。
而社會資產,永遠壟斷在高層手里,永遠不會流入底層。
也就是說,上面有沒有皇帝,跟百姓關系不大。
至于走哪個渠道上來的管理者。
本質也是一回事。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權貴互相玩擊鼓傳花的游戲,底層就不用集體高超了。
跟你們沒關系。
至于投出一票,有個屁用啊,一個形式而已,就底層人民當真了。
而指定,那就更有意思了。
我到年頭了,就指定一個上來,這不就是秘密立儲制嘛。
這兩種,完全是一樣的。
毫無區別。
別以為選的,就是你票選投出來的,想多了,政治的本質是利益交還,就是一場
政治秀,是誰早就內定了。
這些上來的,會打著皿煮,什么自幼的旗號上來。
都是騙人的。
都自由了,他們剝削誰去呀?統治誰去呀?
信的都是傻子!
可如果宏觀上來看。
帝制好,還是選制好。
一個是自己家的東西,一個是別人家的東西。
你住自家房子,和租房子住,你會愛惜哪個?
別人家的東西,你肯定想方設法往自己家里搬啊。
自己家的東西,你得想方設法修補。
帝制,是比選制好的。
別總看哪個皇帝怎么壞,誰坐上那個位置,都會罵死的,那就是個活靶子,誰上去誰倒霉。
所以,誰上去不重要。
他做了什么也不重要。
不管這個人是誰,都不會影響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還是生活,換誰上來,都會剝削你的。
受影響的往往是當官的呀。
朱見漭上來,獲利的是從龍之功的人呀,那些支持朱見淇的就逐漸淡出朝堂了。
老皇帝的政策好不好?
到民間能剩下幾分?
朝廷每年撥款多少錢,真正發到老百姓手上的又剩下幾分?
如果換一個管理者,他就能保證,朝廷撥款,每一分都到老百姓手里嗎?除非他有四十億只眼睛,盯著每一個人,否則還是白費。
家天下之下,起碼會把內帑的錢拿出來補貼國庫。
非家天下,那肯定把國庫里的錢往自己口袋里狠摟啊,反正又不是我的國家,***幾年賺夠本了。
皇帝不行呀,***不好我兒子接爛攤子,接著接著王朝接沒了。
皇帝制,起碼有造反的機會。
最可怕的就是非皇帝制,連造反的名頭都沒有了,其實這種制度才是最可怕的。
任何王朝都會走向滅亡,可是,清算的時候,你能殺了皇帝報仇,可你能去找上面八百個管理者嗎?
人家繼續在家逍遙快活,卻沒人找他們報復。
所以,現代社會立刻拋棄了皇帝,因為皇帝這個職業太危險了,容易被清算。
把這種選制玩明白的,都是政治家族。
本質和魏晉世家是一樣的。
皇帝是他們挑出來的。
他們看上誰,誰就上去當皇帝,其實國家財政、國家命脈,被世家牢牢把握,皇帝就是傀儡。
也有人想出來玩玩,過過皇帝癮,比如李密、李淵,都是出來玩玩的。
政治的本質,其實在先秦時期就已經確定了。
不存在其他玩法。
不管怎么換皮,還是本來一套東西。
打比方說,在大明,朱祁鈺放棄帝位,他會放棄權力嗎?不會的呀,他轉型成政治世家,繼續壟斷權力。
看似老朱家不繼承帝位了,換上來一個人當首相,但真正權力,還在朱家人手里呀。
等到清算的時候,鍋不用朱家人來背,新王朝來臨時,朱家人搖身一變,又是新王朝的政治世家。
所以,魏晉隋唐時期,世家高皇帝一等,都愿意做世家,沒人愿意做皇帝。
朱祁鈺當然不怕大家談論了。
就算天下人都談論,不滿帝制,沸反盈天,有用嗎?
人性本惡!
人都是非常自私的,都希望別人奉獻,他去享受成果。
如果大家都這么想的,誰會造反呢?
這就是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從來不會把眼光往下
看的原因,看你們有啥用啊。
造反就招安,不造反就當奴隸。
很簡單。
世界的本質,永遠是統治和被統治的關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