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427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偽裝-《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APP或各種瀏覽器插件打開此網站可能導致內容顯示亂序,請稍后嘗試使用主流瀏覽器訪問此網站,感謝您的支持!

    第428章 老皇帝隱藏得最深的一面:終極偽裝

    朱厚煐從杭州出來,直達上海。

    說到上海。

    就得先說崇明島了,崇明島是沙子沖擊出來的幾個島嶼,在一千年前才出現的。

    之所以叫崇明島,是從宋朝開始叫的,以前叫崇明沙,是由四到五個沙堆組成的小島。

    景泰十二年,松江府改為上海府,將崇明沙改為崇明島,是蘇州府挪到了上海府里。

    并且在景泰十三年開始填島,將三座沙島,填成了一座大島。

    耗時十五年,崇明島正式亮相,在景泰二十八年時,開始遷人過去居住,并成為直屬上海的島嶼。

    不止崇明島在填海,上海也在往東填海。

    景泰三十年時,朝廷第一次斥資一個億,建設新上海,并將南直隸的經濟中心東移,移去了上海。

    尤其隨著海運取代了河運,海貿成為大明支柱產業時,上海就意味著會成為大明最重要的賦稅基地。

    股市規范化后,上海又成為金融中心。

    雖然這個中心,和真正的金融中心有著顯著區別。

    因為大明不是資本完全自由的地方,就意味著不可能出現金融中心,大明曾想將崇明島打造成自由貿易中心。

    而隨著新京的崛起,轉而將崇明的金融中心轉移去了新京。

    但隨著新京升級為京師之后,金融又不可能絕對自由了,只能往其他地區轉移。

    即便金融中心轉移了,上海也能憑借底蘊,還是大明金融中心,主要是上市敲鐘的地方。

    作為全世界唯一可以上市的城市,自然就云集了世界所有大型企業,很多藩國的總公司,都設在上海。

    就憑這一點,上海就會屹立不倒。

    景泰朝的上海,已經將整個上海府擴進去了,戶籍人口4700萬人,常住人口達到了6400萬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經濟、金融、規模第一的城市!

    世界第一,就是上海!

    整座城市給朱厚煐最大的感受,就是大、擠、貴。

    腿兒著永遠走不完。

    走哪全是人,擁擠不堪。

    買什么都貴,價格高得令人發指。

    而上海貢獻的賦稅,是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的總和。

    上海,一地貢獻的經濟總量,僅略低于北方所有省份相加,不包括北直隸。

    這數字足夠恐怖了。

    一府之力,超過整個北方。

    朝廷對上海也是好得不得了,作為一座沒有什么歷史的城市,朝廷把有歷史的東西都往上海搬。

    中樞仿制南宋皇宮,在上海建了一座,又仿照南宋街道,建了一座小臨安。

    就因為這事,杭州跟朝廷鬧了很多年。

    最后朝廷在杭州市臨安縣建了一個縮小版的,多少有些東施效顰的意思,游客都認為南宋首都建在上海呢。

    上海建設之初,就以國際大都市的標準來建的。

    而且,先建的是外城。

    核心地塊反而是后來建的新城,這就是工部的先見之明了,剛開始建設之初,就知道這座城市會崛起。

    所以,上海的外城,反而是古香古色的明代風格,內城卻是一座超級國際大都市,完全是現代風格,遍地都是沒有電梯的高樓大廈。

    反正外觀看起來,絕對唬人。

    住著的百姓一個個叫苦連天。

    不過,大明第一部電梯,在景泰六十四年時研發出來,目前正在實際實驗中,預計十年內量產。

    全國住高層的百姓約有五億人,現在都翹首以盼,什么時候能有所謂的電梯呀,爬樓太累了。

    內城修建的高層,真不是為了給人住的,單純地為了彰顯國際大都市的范兒。

    最開始,修建高層的目的,一是彰顯國際范兒,二是給公司做辦公室用的。

    后來奸商發現高層省地皮,就開始蓋高層賣給老百姓的,老百姓貪便宜就買了。

    這種風氣就蔓延全國,搞得很多百姓為了貪便宜買了高層。

    所以,基本上高層只在一個城市的核心地塊,外城反而沒有高層,可百姓們一是貪便宜,二是覺得位置好,以后能升值,反而忽略了爬樓的困難。

    就這樣,高層建筑這些年也漲不起價格來。

    畢竟換誰看房子,爬了二十層都得吐血,還買個屁啊。

    可高層最好的是位置,全都在市中心,并且距離公司特別近,這才維持高房價。

    不過,前幾年有人在高層里開外賣、開公司之類的,租金超級便宜,剛開始都以為撿漏了呢,可開一個月就腿就跑斷了,天天上下樓真的考驗膝蓋。

    等到晚上,上海全城亮起了霓虹燈,頓時大城市感覺拉滿。

    全世界,只有上海一座城市,能夠在晚上用得起霓虹燈,北京、南京都不行,兩京是政治中心,不能鋪張浪費,會帶不好的頭。

    其他城市想浪費也浪費不起呀。

    上海土豪最多。

    一人貢獻一塊錢,就夠上海點亮一年的霓虹燈了。

    上海是通電最早的地區,電費也最貴,一度電要三元錢,上海土豪,天天亮燈玩,有錢。

    大明有五家總電力公司,下轄省電力公司-府電力公司,全國只有上海電力公司是盈利的。

    其他地區,都是虧本的。

    包括兩京。

    土豪沒有上海多呀,人家土豪電燈玩,一度電三元錢啊,在人均工資兩千的年代,人家點著玩。

    全球一百強企業,二十四小時不關燈,主打的一個豪橫。

    這年頭,誰能用得起電的,都是土豪,能通宵通電的都是大公司,彰顯一個公司的雄厚財力。

    就連紫禁城,也只是用的地方電燈,不用的地方,熄燈,太貴了呀。

    上海是座不夜城。

    別的城市不夜城是煤油燈不夜城,上海是電燈不夜城。

    上海賣電燈的店鋪全球最多,修理燈泡的店鋪也是全球最多,足見上海豪橫。

    擁有六千多萬人口的巨型城市啊,這些年還在不停虹吸北方人口,如果朝廷再不投資建設北方,未來上海人口可能超過一個億。

    北方呢,就剩下幾個億老年人口,年輕人口擠到南方來了。

    江南,本就擁有天然優勢。

    像景泰八年之前,大明總人口估計在一個億左右,有六千萬人擠在江南。

    可以說江南太富饒,也可以說是發展嚴重不均衡導致的。

    即便今天,江南仍舊是大明人口最集中的地區。

    老皇帝想拆分浙江成六個省,何嘗不想將整個江南拆分成多個省呢。

    旁邊的蘇州府,又是一個超級大府,即便這些年蘇州被上海吸血,但還是一個超級大都市。

    蘇州人口在3000萬以上,常住人口則在4100萬左右。

    畢竟蘇州夾在上海和南京之間,又和杭州接壤,位置得天獨厚,但也會被三市吸血。

    也就蘇州血厚,不然早就被吸光了。

    為了平衡蘇州人口,朝廷將世界最大的紡織廠放在蘇州,這才穩住蘇州的血條,蘇州才沒被吸崩。

    朝廷還極力發展蘇州旅游,發展蘇州建筑,全方位發展蘇州。

    恰恰因為朝廷的支持,不停輸血,蘇州才勉強維持住不衰退的勢頭,但也不衰退而已,想上升沒門。

    江南最倒霉的是常州。

    常州,在景泰四十年前,還是個大府,可到了景泰六十年之后,人口從頂峰四千萬,暴跌到了2700萬人。

    主要是人口全部被上海、南京、杭州三大城市給吸走了。

    朝廷極力穩住蘇州,卻顧不得常州了。

    資源就這么點,蘇州吃一口,常州就吃不到多少了,三大城市吸不到蘇州人,就吸常州人。

    常州就從超級大城市,退化了超級城市。

    這兩年常州擺爛了,你們隨便吸,我們搞慢生活,搞慢節奏。

    地處江南最卷的地區,常州忽然慢下來,搞慢生活,我卷不過你,那我不卷了,我用舒適生活吸引你們城市里的人,來我們這定居,在伱們城市賺錢,來我們這消費,完美。

    常州這主意打得極好。

    上海、杭州、南京全是高房價地區。

    常州則在維持房價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小區檔次,提高綠化率,提高物業水平,降低物價水平,讓所有人覺得生活舒服。

    這就造成了,這兩年有人回流常州。

    江對岸的揚州一看,也跟著常州學。

    揚州還是一個府,因為揚州太大了,沒法變成一個市,人口也支撐不起來。

    失去運河之后的揚州,迅速衰落,到現在揚州府僅有四千萬人口,曾經輝煌數百年的京唐大運河,如今只是一個旅游景觀。

    揚州的輝煌直接腰斬。

    不過,朝廷給了揚州大批福利政策,將揚州建設成工業城市,鐵路城市,并在揚州成立很多輕工業工廠,扶持揚州。

    這也是揚州府還能維持四千萬人口的原因。

    但揚州被吸得也吐血。

    巔峰時期,揚州府人口超過六千萬,但都被吸走了,朝廷只維持蘇州不被吸死,維持不了常州和揚州,他倆最倒霉,距離三市最近,被吸得最厲害。

    見常州人口回流,揚州府的優勢比常州更大。

    常州府就是一個城市。

    揚州府可不是呀,有很多城市,南通、泰州、高郵、江都全是大城市,人口都在千萬左右。

    因為揚州府被四個城市瓜分了。

    揚州府卻可以隨便腰斬一個城市的房價,比如把南通房價打下來,吸引上海人來南通居住,看看上海還怎么吸我揚州府的人口。

    果然。

    南通房價下降,頓時吸引了很多上海有錢人來南通投資買房,打算以后來南通養老。

    南通,是南通州的意思,太宗皇帝遷都后,仿照南京的城市命名的通州,所有北通州和南通州。

    崇明島距離南通更近。

    江都距離南京最近,江都房價打不下來,這里是揚州府府治,但附近的縣級市可以打下來呀。

    吸南京人去江北買房。

    這兩年,常州和揚州府都出現了人口逆流的現象。

    尤其是這些地方的卷民,來到這兩座悠閑輕松的城市之后,都不想走了,三大城市太卷了。

    天下第一富,上海;第二富,南京;第三富,杭州。

    三大富市,卷得可怕。

    朱厚煐巡幸南京。

    他是繼景泰帝之后,皇族第三位入住紫禁城的,前兩位是朱佑榶和朱佑枅。

    不過朱佑枅只在紫禁城里住一日,便離開了。

    朱厚煐是要多住幾日的。

    作為大明曾經的都城,現在的南京,總人口達到5600萬。

    其實,從經濟角度看,南京地理位置不算優秀,和上海、杭州、寧波沒法比。

    但是,他的政治意義,僅次于北京。

    景泰六十五年,朝廷想改南京為天京,因為大明占據百越之地后,南京不算南方了呀,算中部地區。

    再叫南京,就顯得不合適了。

    改為天京,更加符合南京的定位。

    作為南方的絕對政治中心,北京有的一切,南京都有,經濟方面更別說了,朝廷對南京傾斜的政治資源,要比上海還要多。

    不然論核心競爭力,南京是比不過上海的。

    現在的南京,仍是天下第二富裕的地方,經濟總量,天下第二,也是一座超級國際大都市。

    南京城并沒有擴大到了極致,因為應天府太大了,吞不進去的。

    景泰朝的應天府,吞并了幾個直隸州,總人口在七千萬以上,常住人口約莫在八千萬左右。

    傳統江南,是包括安徽的。

    可和上海、南京、杭州比起來,安徽就差得遠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壁市| 张掖市| 调兵山市| 新绛县| 崇信县| 丹阳市| 普格县| 平谷区| 儋州市| 张掖市| 玛沁县| 鄂托克旗| 亚东县| 环江| 泰和县| 灌阳县| 庄河市| 桓台县| 云霄县| 婺源县| 巴东县| 壤塘县| 林口县| 高密市| 太康县| 波密县| 望城县| 无极县| 肥乡县| 榆林市| 丰都县| 鲁山县| 仪征市| 琼中| 织金县| 新龙县| 南昌县| 巴彦淖尔市| 海城市| 临高县| 长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