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祁鈺并沒有直接叱罵,而是讓他坐下:“坐吧。”
“太子,朕知你銳意進取,是給朕看的。”
“這是好事,說明你已經學會怎么當皇帝了。”
“可你知朕為何對老臣情有獨鐘嗎?”
“每次改革,朕都和老臣吵個臉紅脖子粗,互相說了多少狠話?之后朕又將他們迎回來,可知原因?”
朱祁鈺讓太子扶著他去庭院走走。
朱見淇心驚肉跳的心,終于放下。
他爹變了。
換做以前,他爹非讓他在殿外跪兩個時辰再說話,然后劈頭蓋臉一頓臭罵。
“回答這些之前,朕先問問你,你覺得朕天資如何?”朱祁鈺問。
“陛下自然勵精圖治、氣度恢弘……”
朱祁鈺打斷他吹捧的話:“朕說的是性格,天資!”
“天資自然是極高的。”朱見淇心里也是這樣認為的,老皇帝能帶領大明變成今天這樣,肯定有著極高的天資。
朱祁鈺搖搖頭:“其實朕的天資,遠遠不如你。”
朱見淇嚇了一跳,失聲道:“怎么可能呢?”
“朕不過中人之姿,甚至說登基前八年都不知道該怎么當一個皇帝。”
朱祁鈺笑道:“論天資,朕不如你,也遠不如太孫。”
“朕不聰明,也不睿智,更不寬仁,甚至朕都不懂怎么治國。”
連伺候的宮人都大驚失色,連說不能。
朱見淇傻傻地看著他爹:“您不懂治國,那這大明怎么有這般盛世?”
“那你認為朕懂打仗嗎?”朱祁鈺問他。
朱見淇趕緊點頭:“您文治武功,可謂圣人之頂,歷朝歷代明君中,您能獨占鰲頭。”
天下人都認為老皇帝會打仗。
可朱祁鈺連兵書都看不懂。
“伱又說錯了。”
朱祁鈺笑道:“朕不懂打仗……”
“可朝中武勛,皆是您選拔出來的,滿朝公卿,皆說您是大明軍神……您、您怎么能不會打仗呢?”朱見淇完全呆住了,不應該啊,老皇帝怎么可能不懂打仗呢?
不可能的啊。
景泰朝把世界都打下來了,你告訴我景泰帝不會打仗?
這不是一個馬上的皇帝嗎?
開什么玩笑?
“朕親自指揮過一場戰爭嗎?”朱祁鈺問他。
“您確是沒有指揮具體戰爭,但整體戰略都是您制定的,您才是天下將領的統帥呀!”
朱見淇一直以為,楊信、李瑾不聽他的,是因為他不懂打仗,甚至不贊成行軍打仗。
因為老皇帝是馬上皇帝,他最擅長的就是打仗。
所以滿朝勛貴,對他拜服至極。
別看老皇帝讓他染指兵權,一旦老皇帝想收回來,一句話就能收回來。
因為軍心在老皇帝手里。
可是,老皇帝竟然說自己不會打仗,這不扯淡呢嘛!
“哈哈哈!”
朱祁鈺失笑:“太子啊,朕不是神,誰告訴你每一場戰役的戰略是朕制定的了?”
“朕要是會打仗,哪來的北京保衛戰啊!”
“朕要是會打仗,瓦剌韃靼早就滅了!”
“朕要是會打仗,朕會在京師坐鎮嗎?早就上前線了呀!”
朱見淇也五十多歲了,仔細想想,他爹似乎真的沒參與過戰爭,也沒有制定過什么戰略。
但是,潛意識里,他真的認為他爹是大明軍神。
可老皇帝真的一仗沒打過。
不止是他,天下人潛意識里,都覺得老皇帝是軍神,是天下最會打仗的那個人!
民間甚至有人排序,認為景泰帝的軍事才能,要超過唐太宗,臨近成吉思汗。
天下人都認為老皇帝會打仗呢。
“你會點什么東西,還四處顯擺呢。”
朱祁鈺失笑道:“朕要是會打仗,豈能一直在京師枯坐?早就上前線打仗了,怎么能從來沒參與過具體戰爭呢?”
“不對,陛下,京師更需要您坐鎮……”
“屁,你們都長大了,還用朕坐鎮?”朱祁鈺反問他。
是啊。
會點東西都會四處顯擺,這是人之常情,可老皇帝卻從來沒上過戰場。
別說碰瓷唐太宗了,估計宋太宗的大張水平,都比朱祁鈺高。
不然也不會玩一出驢車漂移。
景泰朝,皇帝從來沒有親臨過戰場,一次都沒有,甚至提出御駕親征的次數都沒有。
“這回明白了吧。”朱祁鈺笑道。
朱見淇還有點懵。
“朕根本就不會打仗,甚至連兵書都看不懂。”
朱祁鈺實話實說:“但大明為什么能打下世界來?為什么?”
“因為您知人善用,任賢用能。”朱見淇回答。
你是榆木腦袋嗎?這么教都不會?
朱祁鈺只能掰開了揉碎了給他講:“你也知道誰是賢才,可你會一如既往的用他嗎?”
“就說王瓊,在奧斯曼戰敗,換做你當皇帝,你會不聞不問繼續用他為帥嗎?”
“太子,名將是用命堆出來的,是從失敗當中歷練出來的。”
“你覺得楊信如何?”
朱見淇如實道:“此人是我大明朝中頂級將才。”
“他年輕時,還是個愣頭青呢,會個屁打仗啊。”
朱祁鈺嗤笑道:“無非是朕用他而已,朕給他機會,讓他從失敗中總結經驗,才一步一步走成了絕世名將。”
“明白了嗎?”
“名將不是天生的,是用人命堆出來的。”
“朕封了一千多個伯爵,個個都是從尸山血海當中殺出來的,若無朕,他們泯然眾人矣,哪來的青史留名?哪來的千年富貴?”
“就說你討厭的朱永,若朕不用他,他不過一個伯爵而已,可朕相信他,他現在也是國公。”
“他鎮守東北,難道不穩固嗎?誰說過他不會打仗?”
“太子,你是皇帝,你可以不會打仗,但你要把會打仗的人提拔出來,讓他們去領兵為你打仗,既然用了就要相信他們,不要懷疑自己的選擇,信任到底,他們會給你回報的。”
朱祁鈺這些年,看走眼的時候很多的。
可大明底子足夠厚,戰敗一次兩次都無所謂。
所以歷練出這么多將才。
以前擔心沒統帥,如今大明真缺統帥嗎?
不缺的,缺的是敢用名將的人!
就說太子,和楊信關系不好,難道因為個人感情,就要耽誤國家大事嗎?
朱見淇若有所思。
老皇帝不會打仗,卻把世界打下來了。
“朕建議你讀一讀元史,看看成吉思汗是如何用人的。”
“一個崛起在蒙古高原上的部落,是怎么一步步讓世界恐懼的?”
“朕總結出一句話,用人!”
朱祁鈺道:“成吉思汗是這個世界上,最會用人的皇帝,看看他的開國四狗,哪個不是普通人?可在成吉思汗手上,個個都是驚世名將。”
“這和本朝太祖是一樣的。”
“若無太祖,徐達常遇春馮勝李善長,不過蕓蕓眾生而已,如何名垂青史?”
“朕和成吉思汗、太祖皇帝都不一樣,他們會打仗,朕不會。”
“可景泰盛世差嗎?”
“整個世界,不照樣臣服在朕的腳下嗎?”
“成吉思汗不曾做到的事情,朕做到了!”
朱祁鈺認真道:“用人。”
他語氣一緩:“再說治政。”
“朕壓根就不會治理天下。”
“你也知道,朕本是藩王,是倭靈王兵敗被俘,大明最危難時刻,朝臣無奈之下推舉出來的皇帝。”
“朕從來沒受過正統的帝王教育,朕壓根就不會治理國家。”
“臨危受命而已。”
“朕治政前八年,純屬瞎胡鬧,因為朕根本就不會秉政啊。”
“后來呢。”
“朕忽然就明白了,朕不懂,可以不管啊,讓懂的人來幫朕治理呀。”
“從那之后,朕就將朝政交給內閣六部,批紅權也交給了司禮監。”
“一人計短多人計長。”
“如果國政大事,都由朕一個人來處理,你說朕會不會累死啊?朕過度勞累之后,還會認真處理政事嗎?中樞錯一點,地方就錯一片,作為皇帝,是不能出任何錯的。”
“既然是中樞,既然滿朝文武,為什么不將政務交給他們呢?所以,朕就把政務全部交給內閣六部五寺來處理呢。”
“朕只負責執掌大明這艘巨艦的船舵,僅此而已,足夠了的。”
“所以大明才有了今天。”
“世人皆說是朕的功勞,其實是朝野上下所有人的功勞。”
“前些年,你和你的弟弟們代朕秉政,天下不也正常運轉嗎?”
“就是因為有一個好制度。”
“做皇帝,就老老實實拿個印章,管住皇權就夠了,千萬不要拿江山社稷開玩笑,更不能拿江山社稷置氣,絕不能拿江山社稷做實驗。”
“高處不勝寒,中樞是丁點錯誤都不能有的。”
“天下黎民百姓,都盯著中樞呢,中樞任何決策,都是關乎萬千黎民百姓的生計問題,要慎之又慎。”
“即便今天,朕秉政,也是如履薄冰,一件事都要反復在朝上討論討論。”
“懷有名器,恰恰要如履薄冰,這個位子,不能出錯。”
“所以朕給你配的都是老臣。”
“這些老臣,個個都是人精。”
“就說那王恕,軍政雙絕,朕遠遠不如他;馬文升、余子俊,軍政全才,是朕的左膀右臂,王鏊、劉健、李東陽、謝遷、劉大夏、王華、楊廷和、楊一清哪個不是頂尖人才?”
“隨便拿出來一個,無論是學識還是能力,都是比朕要強的。”
“朕把這樣一群人,放在中樞里,可知多么奢侈啊,這般豪華的陣容你不用?”
“軍中有楊信、李瑾、朱永、趙輔、陶魯、許泰、劉寧、王信、李杲等等,哪個不是頂尖將才?”
“你不信任他們?”
“在大明之外的王瓊、王華、李承勛、顧鼎臣、李天和、費宏等等,哪個不是絕頂大才?”
“難道他們對大明有異心嗎?對你有異心嗎?”
“太子!”
“朕知道你想做出一番自己的功業來,想擺脫朕的桎梏,走出一條屬于你朱見淇的道路。”
“可江山社稷是不能出一丁點錯誤的,是不能產生絲毫波瀾的。”
“如此龐大的帝國,饒是朕,也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你怎能拿你的理想和中樞斗法呢?”
“這是戕害百姓,毀的是你的江山社稷啊!”
噗通!
朱見淇直接跪在地上:“兒臣知錯。”
他得到老皇帝勸慰后,血脈覺醒,想帶領大明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不想站在他爹的陰影之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