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然是存起來!
朱見淇的簡樸,和唐皇后的教育息息相關,他的才能不如弟弟們,皇后就告訴他,其他東西學不來,簡樸節約卻是能學的。
正因為勤儉節約,他得到滿朝文武的唯一稱贊。
當時秉政的還是年富呢,年富就因為他足夠簡樸而表揚過他。
后來他就養成了這一習慣,勤勞和簡樸,是朱見淇最大優點。
“太子,錢不是存出來的?!?
朱祁鈺道:“皇家沒有對皇子專門的財政教育,你的師父們也不懂經濟,教你的是經世之道、帝王心術,沒有教你投資理財,所以你不懂。”
“那朕今天就教教你,錢是怎么來的。”
說著,打開賬本密室。
密室分上下兩層,賬本堆積如山,隨便打開一本賬本,上面都是經手人的簽字。
這是內帑的賬本,是明賬。
“伱覺得朕的錢是怎么來的?”朱祁鈺問。
“做生意賺的吧?”朱見淇對經濟確實不太擅長。
“做生意,也叫投資?!?
“朕名下有十幾家投資集團,主要用作對天下商業進行投資,投資實業,如果搶占先機,就能賺錢;如果搶不到先機,也能讓資產保值?!?
“像剛才你們看到的黃金,就是朕投資所得。”
“可不是你那些弟弟們送給朕的錢,而是朕自己賺的?!?
“第二種,就是理財。”
“朕有這么多錢,也不能全都躺在賬戶里吧,銀行利息又低,達不到理財的需要。”
“朕的理財方式很簡單,短期理財就是投資公司,持有股份;長期理財就是專利、版權?!?
“還有一種錢生錢的方式,證券,就能錢生錢,但朕不喜歡那種方式,所以不用?!?
朱祁鈺道:“只說投資吧,朕的投資方向,一個是電氣革命的實業,第二就是創造性行業,比如專利、版權?!?
“爹,這么多錢都投資專利?”朱見淇也清楚,投資專利是長期投資,萬一收不回來,可就血本無歸了。
不是誰都有老皇帝點石成金的能力的。
即便如此,老皇帝起碼有幾萬個專利,是無效專利,一分錢賺不到的。
比如說,他囤積著很多飛行專利,這東西也就達芬奇的畫里出現過,根本不可能成為現實的。
奈何老皇帝真的投資了一家飛行公司,結果投進去幾十萬,最后倒閉,打水漂了。
“投資專利有什么不好的?”
朱祁鈺反問:“這么多錢你也用不著,投資未來,萬一賺大錢呢?”
“爹呀,誰能保證,每一個專利都賺錢呀?”
“再說了,專利是更新換代的,不是咱們掌握初代專利,就能壟斷的,只要在原專利基礎上創造,就是一個新專利,這就造成了,以前的專利是無效專利。”
“兒臣真心覺得,專利未必多賺錢?!?
朱見淇能提出反對意見,朱祁鈺反而欣慰。
太子就不該唯唯諾諾的。
“朕也只是個意見,錢在手上,不能只放著,要進行投資?!?
朱祁鈺道:“丘濬的經濟論說的很通透,市場流通是需要活水的,這個活水就是投資。”
“中樞投資應該占據全國投資的大頭。”
“而皇家,也不能低于中樞的投資額?!?
“太子、太孫?!?
“以后的皇帝不好干啊?!?
這句話,讓朱見淇和朱佑榶神情一震。
民智大開,百姓已經擁有了說話的權力,而且百姓正逐漸行使自己的權力。
他們不反對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但絕不會允許一個昏君坐在他們的頭上。
君權神授,反而成了背鍋俠,天下的壞事你皇帝都得扣腦袋上,只要有壞事,都往你頭上扣。
所以,皇帝才說,要在民間進行大規模投資,皇家企業遍布民間各地,甚至掌握部分經濟命脈。
百姓能徹底驅逐掉皇家的影響力嗎?
皇帝之所以是皇帝,在于絕對兵權,和神化自己,并用儒家體制制定框架。
在新時代,就要制定新方法。
皇帝想到的辦法,就是增加經濟控制。
如果全國所有行業,都有皇家投資,哪怕出一個昏君,最多把昏君趕下臺,還是要朱家人當皇帝的。
因為,任何人都脫離不了皇企,一旦皇企消失,大多數人活不下去。
“兒臣(孫兒)知曉?!敝煲婁抗淼馈?
“其實也不是壞事,被監督,反而會出明君?!?
朱祁鈺淡淡道:“本朝的帝王教育是非常完善的,只要上一代皇帝不突然暴斃,讓皇子順利學完皇族教育,再確?;蕶嘟唤?,那么就能保證新皇是圣明天子?!?
“最好能保證天子能在三十歲以后登基,心智成熟后才當皇帝,太早登基,對他沒好處?!?
“所以,你們兩個朕不擔心。”
“朕擔心你的兒孫啊。”
朱祁鈺看向朱佑榶。
朱佑榶已經有三個兒子了,皇位傳承肯定沒問題的。
“孫兒會寫進祖訓里?!敝煊訕y虛心記住。
“只要天子圣明,掌握軍政經三權,皇位就丟不了的?!?
朱祁鈺笑道:“看完了皇家的家底兒,你們有什么要說的?”
“爺爺,孫兒會注重投資的,合理分配、優化資產?!敝煊訕y可不像他爹是個守財奴。
朱見淇瞥了他一眼,總覺得這小子不靠譜。
朱祁鈺點點頭。
鎖上賬本室,走出密室。
重新鎖上后,朱祁鈺坐在御座上:“這是朕給后世兒孫攢的家底兒,你們要審之慎之。”
“兒臣明白?!?
傳到太子手中,皇帝不擔心。
倒是太孫,這家伙可是個不安分的。
“可知朕為何要扶持如此多的藩國嗎?”朱祁鈺問。
因為您心疼其他兒子唄。
“不希望皇家手足相殘,是其中道理?!?
“但更多的是,大明做霸主國,居中調停世界戰爭,而非事事出面,什么事都要大明親自下場。”
“說明白點,就是挑撥魏國和商國的矛盾,讓他們兩國去戰爭?!?
“中亞戰果分配不均,就讓中亞諸多藩國都不滿,魏國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朕雖沒站在公平這邊,朕的兒子們只會罵朕老糊涂,可只要朕一死,他們就會像瘋狗一樣撕咬魏國?!?
“而大明,就能以霸主身份調停,想什么時候調停、如何調停,主動權就掌握在你們手里。”
“人的野心是永遠無法遏制的,戰爭是必然結果,朕也擋不住?!?
“大明,要充當世界棋手,怎樣操控世界,保證大明的霸主地位,才是大明皇帝最該做的一件事?!?
朱祁鈺嘆息。
其實,他最開始的權力構架,是希望各國和平相處的。
都是明人,都是一家人。
可親兄弟還能打翻天呢,何況陌生人?
即便明人替代了世界人,矛盾照樣不少,戰爭還未爆發,有老皇帝健在的原因,也有沒有準備好的原因。
朱祁鈺也看得開。
既然要打,就要掌握在大明框架里面打。
他要建立,以大明為首的世界體系,整個世界都要按照大明的意志運轉,構成一超稱霸的世界格局。
近幾年,他一直在培養戰略全局型人才,比如王守仁。
甚至,他還會在太學中挑出一批精華人才,單獨帶出來特訓,遴選出特殊優秀人才,吸引進入戰略局。
戰略局,隸屬于軍機處,負責架構世界局勢。
閣部重臣,都在戰略局里掛職,從太學中遴選的人才,負責提建議、查缺補漏,其實是秘書。
只有極為優秀的人才,才會被秘密吸入戰略局當中,轉正成為秘書。
戰略局成立八年了,至今沒有一名學員轉正。
沒有被轉正的學員,則在領取一些獎勵后,返回學校繼續學習。
他們都簽署了秘密協議,是不能透露在戰略局中的機密的。
大明缺少戰略家。
尤其那種對世界全局把控的頂級戰略大師。
景泰前期,皇帝比較倚重于謙,但于謙的戰略僅限于大明,中期則由年富、耿九疇等人共同擬定,效果不佳。
現在的戰略大師,反而是皇帝自己,效果也那么回事。
本朝實在太稀缺戰略大師了。
王守仁本就具有各方面的頂級天賦,再加上皇帝的全力培養,已經初具戰略局的風采。
想建立大明體系,就需要有很多戰略家。
老皇帝絕對是世界上最重視教育的帝王。
截止到景泰六十三年,大明共有2446家大學,489家太學。
于景泰六十一年,皇帝改講武堂為軍事學院,共開九所軍事學院,大明軍事學院、北京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杭州軍事學院、武漢軍事學院、廣州軍事學院、成都軍事學院、敦煌軍事學院、汴京軍事學院。
又開三家外交學院,分別是大明外交學院,重慶外交學院和上海外交學院。
于景泰六十二年,中樞決定,實行外派鴻臚寺制度,全世界各藩國,設大明鴻臚寺分寺,進行外交駐派。
這些年,朝廷雖然在培養外交人才,但進士對外交不感興趣,即便景泰朝的進士是新式進士,但他們都不愿意從事外交官工作。
所以,中樞只能設學院,從學院畢業的學生,可以越過科舉,直接入朝為官。
這就注定了學院招生是極為嚴格的,嚴進嚴出,畢業率也低的可怕。
學院是統一五年制。
畢業率僅有20%,也就是說五個同學中,只有一個能順利畢業,進入學院,要經過高考和太考兩次考試。
錄取分高的嚇人,能考進學院的,也絕對是天才中的天才。
像軍事學院,分為武舉科舉上來的人才,軍隊中優秀軍官提拔上來的人才,也有通過考試考進來的人。
外交學院,則是完全考試考進來的。
十二年義務教育,已經是完全推行下去了,去年皇帝還想把大學納入義務教育里去,變成十六年義務教育,卻被朝堂上下駁斥回來。
何為義務教育,就是讓孩子明禮懂事罷了,若逼著孩子們上大學,朝廷能給分配工作嗎?能保證不失業嗎?
既然無法保證,為什么要逼著孩子多讀幾年書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