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若非皇帝不遺余力的投資江南,恐怕江南早就衰落了。 是皇帝一力打造江南為大明經濟中心,一力推動上海、南京、蘇州、杭州建立大城市圈。 現在已經不是早些年,江南士紳能威脅中樞的時代了。 那些江南士紳,不捧著點中樞,中樞把政策傾斜去中南半島,江南就會變成下一個中原,屁都不是。 看看皇帝把科技企業,放在中部,武漢、長沙、南寧、南昌就會發展起來。 江南也就跟著喝湯。 如果皇帝不讓他喝,他就得老老實實地忍著。 現在江南士紳,反而是最擁護朝廷的。 其實,中部也在衰落,武漢作為超一線城市,近幾年也在衰落,一年不如一年。 同樣的,吃政策太厲害。 轉眼到了年關,景泰六十一年馬上就要過去了。 今年財政收入突破30億。 卻首次出現,財政赤字。 這些年,都有盈余,今年首次赤字,因為今年投資多,四大項目、文娛、飲品行業,都是投資風口。 皇帝后宮之中,只剩下談貴妃一個嬪妃在世了。 因為皇帝從五十歲之后,就不再納新人,三十多年后宮沒添新人,后妃又沒有皇帝那么能活,陸陸續續都死亡了。 今年談貴妃剛滿七十歲,皇帝晉她皇貴妃。 作為宮中碩果僅存的嬪妃,她好多年不管事了,和皇帝一樣,她一門心思養生和著書立說。 閑暇時,她還會在女書堂里講解醫書。 民間尊稱她是女醫圣。 吃了年夜飯,皇帝把談允賢送回宮中,留下太子、太孫密談。 談話內容沒人知道。 但似乎是和禪讓有關。 國慶節時,太子入宮哭訴,請皇帝不要禪讓。 這可一石激起千層浪。 老皇帝覺得自己在位太久了,想把皇位禪讓給太子,初時太子覺得是老皇帝的試探。 可發現老皇帝真的要禪讓,不像是說說。 詹事府官員勸諫太子,不能接受禪讓,因為老皇帝沒有過錯,非但沒有過錯,還是千古一帝般的皇帝,在民間極受敬愛,民間百姓都尊稱皇帝是大明祥瑞。 多少人擔心老皇帝駕崩后,好日子一去不復返。 如果這股風聲傳出去,他這太子之位容易不保。 朱見淇剛開始沒想太多,但被幕僚一說,嚇得趕緊去宮中請求皇帝不要禪讓。 果然,傳出老皇帝禪讓的消息,民間竟傳出太子不孝的聲音。 甚至,講武堂、國子監學生自發到西華門哭諫,求皇帝不要禪讓皇位,乞求皇帝長命百歲。 不止兩個學院,京師所有大學,大學生全都來哭門。 民間很多工廠,竟因皇帝禪讓而罷工,自發到街上跪求皇帝繼續當下去,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被跪著的人群擁堵住,哭嚎聲遍野。 頭一次聽說,皇帝禪讓,民間百姓不同意的。 中樞以為是地方官員鼓動出來的。 經過調查后,發現民間百姓是自發的,足以說明老皇帝的民心所在。 全國各地百姓,都主動走上街頭,跪求皇帝不要禪讓。 太子也在養心殿外跪著。 皇帝自己都懵了。 時代不一樣了,民智已然覺醒,君權神授這一套已經走不通了,他的本意是趁著自己活著,把太子扶穩了,朱家的江山還會存續下去。 可沒想到,自己要退位,在民間居然引起如此可怕的影響。 幾乎各個城市、農村,都有百姓自發抗議,還有人往京師走,親自去西華門哭諫,希望皇帝收回圣旨。 正月初五,北京城整整停擺一天。 大街上全是跪著的人,哭聲遍布整個京師。 聲勢浩大,場面壯觀。 “朕如何擔得起天下百姓的厚愛啊。” 朱祁鈺難得上了早朝,環視群臣:“傳召天下,朕應天下百姓之許,不提退位之事了。” “朕在一日,大明便向前發展一日。” “朕在一日,就要管百姓一日,百姓的幸福生活,永遠在朕的心里,大明的發展,永遠在朕的心上。” “諸卿,擬旨吧。” 朝臣也松了口氣。 老皇帝忽然要禪讓,也讓群臣措手不及。 其實,朝臣和老皇帝配合已經很默契了,大家都習慣天上坐著老皇帝了,換太子登基,反而不適應。 因為老皇帝是真的肯放權。 景泰朝,閣部院司、督撫勛貴權力是歷朝歷代最大的。 在這位手底下辦事,諸多臣子如魚得水。 太子秉政多年了,太子什么性格,大家都清楚,一旦太子登基,大家日子都不好過。 太孫有狼顧之相,不可共富貴。 所以呀,朝野上下,都不希望老皇帝禪讓。 即便是,老皇帝只是變成太上皇而已,和現在沒什么兩樣,現在老皇帝也不太上朝,朝政全部由太子處置,他只負責大事把關而已。 但太上皇就是太上皇,說話也名不正言不順。 朝野上下,還是擁護皇帝繼續在位的。 朱祁鈺自己都沒想到,自己在民間這么受歡迎。 “人民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別把人民當傻子,誰對他們好,誰對他們不好,他們心里門清兒。” “太子、太孫,爾等登基后,千萬要注意這民心啊,民心逆不得啊。” 朱祁鈺便返回了養心殿。 太子心里不太是滋味。 他爹好不容易疼他一次,把皇位讓出來,結果被民間百姓給毀了。 其實,他也沒搞清楚,老爺子莫名其妙禪位,為什么? 倒是太子妃給了他的答案:“老爺子想扶穩大明前進,他擔心你繼位后,坐不穩這皇位。” “怎么會呢?我秉政二十多年,朝政運作我非常清楚,怎么會坐不穩皇位呢?”朱見淇覺得老爺子杞人憂天。 “未必,現在民間思想高度開放。” “已經不是用君權神授,就能糊弄百姓的了。” “看看老爺子,如此得民心,你真沒覺得恐懼嗎?” 太子妃無奈道:“今天百姓能逼著老爺子不禪讓,明天能不能逼著你退位呢?” 朱見淇心里咯噔一下:“這、這……怎么可能?” “老爺子就看到這一點,所以想退位做太上皇,讓你來登基做皇帝,讓天下百姓接受你。” 太子妃看得通透。 皇帝,在今天反而成了背鍋俠,什么事都得你來背著。 老皇帝脊梁硬,能背住整個大明。 太子能嗎? 不能的。 所以老皇帝擔心皇位傳承出問題,提前讓太子繼位,他親手扶著太子登基,穩定朝綱,讓百姓接受新君。 結果,民間反對聲音太大了。 根本不允許老皇帝退位。 果然。 皇帝圣旨一下,滿城沉浸在極端喜悅之中,甚至整個大明,整個世界都在極端喜悅之中。 藩王也怕啊。 老皇帝在位,能幫助藩王穩定國內朝局,一旦太子登基,他會管自己弟弟們嗎?不會了呀。 全世界,都不允許老皇帝退位。 甚至,都希望老皇帝長命百歲。 真心的,民心所向。 太子偷偷上街去看了一圈,竟然發現民間百姓,處于極致亢奮之中,茶余飯后,都在討論此事,都在感謝老皇帝。 甚至,京師之中,老皇帝的長生牌位越來越多,看看那些歪歪扭扭的字,就是民眾自發行為。 這一幕,讓他不寒而栗。 他爹何時在民間擁有如此可怕的影響力了? 民間,主動將皇帝神化了。 現在民智大開,已經懂了皇帝和百姓的內涵關系,是統治和被統治的關系。 哪有一個被統治階級,真心擁戴統治者的呀? 可現在民間真的擁護老皇帝啊。 真心擁護,擁護到了極致。 仿佛老皇帝死了,大明的天就塌了一樣。 朱見淇想到老皇帝駕崩那一天,極有可能萬民縞素,不是強制的,而是自發的,民間不知道有多少人會主動追隨皇帝而去呢。 而他繼位后,民間所有人都會拿他和他爹比較,事事都要比較。 他拿什么跟他爹比啊? 比不了的呀,樣樣都比不了。 朝野上下都會吹毛求疵的眼光看他,會拿他處處和老皇帝比。 有一個千古一帝的爹,他亞歷山大呀。 等他什么都比不了的時候,民間就會冷嘲熱諷,反而更加懷念先帝,甚至,會有極端的人,會把他趕下皇位。 別低估這個年代的民智,民間不至于推翻老朱家,但他們需要一個明君,像老皇帝那樣的明君,帶領著大明往前走,帶領著他們奔向美好生活。 可朱見淇做不到啊。 這一瞬間,朱見淇感到了手腳冰涼的恐懼。 他以前一直以為,自己皇位的阻礙是他爹。 現在才發現,是民心啊。 是自己的能力啊。 他爹現在想禪位給他,民間不答應啊,朝野上下都不答應啊。 朱見淇忽然往下看看。 發現不止自己不行,兒子也不行啊。 他兒子是合格的繼承人,但僅僅是合格而已,遠遠做不到老皇帝這樣。 老皇帝天馬行空的想法,就能創造幾個行業,養活百萬人。 朱佑榶能嗎? 應該不能。 朱見淇比老皇帝更了解太孫,自己這個兒子,處處都在學老皇帝,其實畫虎不成反類犬。 他也許狠辣有之,手腕有之,唯獨沒有胸襟。 老皇帝用人,不拘一格,極盡信任,敢放任百萬大軍在域外,試問誰有這個膽子? 最可怕的是,老皇帝不聞不問。 物資卻不停的往奧斯曼運。 王瓊戰敗就戰敗,只是申斥而已,還調去了王憲,然后就沒了。 所以王瓊能取得第二次奧斯曼戰爭的大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