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80章 文抄公,演義小說的盛世-《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楊家將,一經(jīng)公布,頓時引起北宋史熱。

    有景泰風云、洪武王朝、隋唐演義做鋪墊,歷史演義型頓時火爆大江南北。

    書迷看得如癡如醉,贊美聲音一片。

    批評聲音也不少。

    但這一套書,耗時三年編纂完畢,不可能因為詆毀之聲,就不再出版。

    倒是王華親自做的一篇序,備受文學圈追捧。

    王華的文學能力首屈一指。

    發(fā)布半個月后,燕云臺發(fā)表。

    燕云臺和楊家將同一個歷史時期,但視角不一樣,很顯然,中樞有將大遼改為正朔之意。

    尤其以女性視角看待整個天下時局,角度獨特,論點鮮明。

    雖然有愛情故事,但不是情譽型愛情故事,而是以朝局為基準,放眼整個時代,看遼國風土人情,看遼宋戰(zhàn)爭,看蕭燕燕的治政水平,完全是披著言情皮的正劇。

    但這本書,銷量超過了楊家將,閨閣之中傳閱最廣,尤其蕭燕燕和韓德光的愛情故事,被世人稱贊。

    一時之間,誕生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

    任地方督撫的王華,都沒想到一部燕云臺,會在民間引起如此巨大反響。

    這部后面還有一個彩蛋。

    是皇帝看完整部書,要求加上去的。

    叫穆桂英傳奇。

    也是楊家將續(xù)傳。

    但這本書剛剛在寫,只校對出來一冊半。

    十一月,治書局公布楊家將之穆桂英傳奇。

    以穆桂英為主角,看后楊家將時代。

    僅出版一冊,在民間就引起熱議,熱度不低于燕云臺,甚至,有很多讀者是看了穆桂英傳奇,才回過頭來去看楊家將。

    穆桂英傳奇,其實虛構的。

    情節(jié)也是虛構出來的,降龍木、穆楊會、情定穆柯寨、轅門救夫、穆桂英破天門陣、責夫戰(zhàn)洪州、十二寡婦征西、楊門女將等幾個大長篇。

    初定上下兩冊,40萬字,隨著增加刪改,已經(jīng)到了62萬字,預定分為三冊出版。

    這種虛構的歷史,才最受歡迎。

    因為爽啊。

    景泰風云、洪武王朝,全是正劇,正經(jīng)大歷史,處處考究,一切以史實為依據(jù),爽感肯定要下降的。

    隋唐演義、楊家將,雖然有一些情節(jié)虛構,但卻是正經(jīng)權謀,以正史為先。

    燕云臺雖是女性視角,卻妥妥的正劇。

    只有穆桂英傳奇,完全虛構的演義人物,有仙法,有戰(zhàn)爭,一路暴爽,尤其抓住了女主大爽文的受眾。

    文學性不高,但主打的一個好看,把穆桂英這位女英雄的形象樹立起來了。

    在穆桂英傳奇之前。

    治書局還公布了一本書。

    是由謝遷主導編纂,大秦帝國,于十月下旬公布。

    大秦帝國,從秦始祖開始,篳路藍縷創(chuàng)業(yè)大秦,書寫大秦八百年歷史。

    全書共45冊,長達500萬字。

    是以講歷史的方式,講述大秦八百年歷史。

    這本書不是演義,而是純純的正史,公布之后,反響并不大,反倒在文學圈飽受好評。

    其實,大秦帝國,要比景泰風云開書更早,景泰四十八年就開始編纂了,足足編纂了十年。

    結(jié)果是叫好不叫座。

    好看,但受眾很低,喜歡的人不多。

    但喜歡的人都是死忠粉。

    謝遷本以為,會引起巨大的反響,肯定比隋唐演義強吧,結(jié)果完全高估了民間審美。

    確實好看,但沒人喜歡。

    反倒治書局一個家,接的一個私活,叫秦時明月,一本書直接火了。

    還有一個家,寫了一本秦吏,反響巨好。

    因為燕云臺、穆桂英傳奇的爆火,民間有文人跟風,寫了本羋太后傳,直接爆火。

    民間家有點明白了,流量密碼掌握在女人手里。

    竟有人打起了武則天的主意,結(jié)果被報社、出版社告知,暫時不許出版。

    因為,中樞還有一套年終大戲,武瞾!

    就是武則天。

    華夏第一女皇。

    出自李東陽的手筆,接著隋唐演義,一本正史型的武瞾,直接出版。

    但武瞾有三個版本。

    一版叫武媚娘傳奇,一版叫日月凌空,一版叫武則天。

    看名字就知道,前兩個不靠譜,是演義之作,走的快爽白路線,第三版才是正史版。

    但武媚娘傳奇,遙遙領先。

    民間審美也就這樣了,就愛盯著這點事看。

    然而,景泰五十八年的十二月,是神仙打架的月份。

    李東陽出武瞾。

    王華繼續(xù)出穆桂英傳奇。

    劉大夏出東周列國志。

    閔珪出楚漢爭鼎。

    張敷華出是西晉演義。

    讀者本以為,一部景泰風云,勾得天下人夜不寐食無味,景泰風云之后再無好書。

    結(jié)果,治書局直接上王炸。

    月月都有好書看。

    到了年底,竟然好書直接爆炸。

    華夏各個朝代的演義,全都涌現(xiàn)出來。

    本該屬于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被皇帝塞給劉大夏,劉大夏主持編纂,名字也是皇帝起的。

    和大秦帝國不一樣,大秦帝國是純正史。

    東周列國志是純演義。

    全書總共104冊,跨度春秋戰(zhàn)國五百年時間,所有英杰人物,粉墨登場,詳細描述東周時期的風土人情,列國交戰(zhàn)的大場面。

    這本書,編纂用了近九年時間。

    八月份時候完全編纂完畢,然后進行全國連載。

    全文2500萬字,是現(xiàn)存里,最長的一篇,未來也不會被超過。

    整個春秋戰(zhàn)國,是華夏歷史中最亂、最復雜的一段歷史,名場面實在太多了,烽火戲諸侯、曹劌論戰(zhàn)、弦高退敵、趙氏孤兒、二桃殺三士、伍子胥過昭關、勾踐復國、商鞅變法、西門豹治鄴、孫龐斗法、蘇秦合縱相六國、屈原投汨羅江、田單復國等。

    一個個膾炙人口的故事,躍然紙上。

    時間跨度巨大,人物最多,篇幅最長,東周時期歷史最細節(jié)的,一片好評,叫好又叫座。

    劉大夏一書封神。

    在楚國任首輔二十余年,回國執(zhí)掌憲臺十幾年,一直沒人認識,一本書火了,天下人都認識劉大夏。

    最可喜的是,讓天下人最直觀的看到東周這段歷史,春秋和戰(zhàn)國,其實更存在于讀者的心里,對于具體的故事,知道的反而不多。

    這段歷史,恰恰是華夏歷史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老祖宗的謀略,在那個時代展示得淋漓盡致。

    當初編纂這本書的時候,皇帝想編成正史,朝中思想也是編成正史,但又擔心遇到大秦帝國那樣的窘境,只能編成演義。

    果然,大秦帝國,明明質(zhì)量最好,卻誰也干不過。

    東周列國志要是遇到了大秦帝國同樣的窘境,劉大夏估計得自殺,他可沒有第二個十年,去編纂一本書了。

    閔珪也不差。

    一本楚漢爭鼎,以劉邦為視角,寫秦末亂世,和西楚霸王爭天下的故事。

    也是一本群像,元從豐沛人蕭何、曹參、樊噲、周勃、夏侯嬰等,以及張良、韓信、項羽、范增等等,從每個人的視角出發(fā),看待秦末這段歷史。

    是演義,也是正史。

    謀略、戰(zhàn)爭、語言、典故都很考究,向讀者揭露一個完美的秦末亂世。

    以始皇帝統(tǒng)一六國為起點,寫到一代梟雄劉邦駕崩為止。

    前面有洪武王朝鋪路。

    同樣極具傳奇色彩的劉邦,同樣非常吸引人。

    果然,在東周列國志的恐怖壓力下,楚漢爭鼎絲毫不弱,死死頂住壓力。

    和東周列國志不一樣,東周列國志是每個月公布三冊,長時間連載。

    楚漢爭鼎,卻是一口氣放出來全四冊,共120萬字。

    張敷華的西晉演義,同樣能打。

    這本書,是續(xù)寫三國演義。

    主要寫后三國時代,從曹操病逝為起始,寫到衣冠南渡為止,未完待續(xù)。

    本來是晉朝演義,分西晉和東晉兩套。

    皇帝看完西晉演義后,覺得東晉演義不恰當,十六國南北朝寫起來都非常有意思,要拆分開來寫。

    而且,三國演義后文質(zhì)量明顯下降。

    西晉演義,就彌補三國演義后期故事,這本書沒有主角,是群像,筆法模仿三國演義,故事也和三國演義一脈相承。

    三國演義是貶曹尊劉,西晉演義是貶馬尊曹。

    西晉演義,全文170萬字,全五冊。

    張敷華一度想將三國演義進行擴寫,將故事放進西晉演義里面,擴寫三國演義皇帝同意了,但放在里面可不行。

    三國演義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沒必要重新編纂。

    擴寫三國演義,叫三國群英傳,三國演義人物、情節(jié)基本不變,進行擴寫,并加入大規(guī)模考古情節(jié)。

    張敷華還在最后編纂中,預計明年能夠出版。

    治書局出品,本本銷量炸裂,唯獨大秦帝國撲街。

    到了景泰五十九年,謝遷祭出王炸,從大秦帝國分裂出來一百個經(jīng)典篇章,寫成一百本百回制。

    篇幅都不長,篇篇是爽文。

    誰還不會寫爽文咋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吐鲁番市| 法库县| 白银市| 甘德县| 保亭| 黔江区| 山西省| 隆德县| 凯里市| 阜平县| 区。| 晋江市| 石家庄市| 玉山县| 大名县| 长泰县| 景德镇市| 通道| 新昌县| 老河口市| 北宁市| 西乡县| 深泽县| 湖口县| 汉源县| 兴海县| 锦州市| 东辽县| 杨浦区| 罗田县| 新泰市| 汨罗市| 忻城县| 罗山县| 宣城市| 淄博市| 奉节县| 九龙县| 临武县| 海城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