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書籍市場直接引爆。 因為這部書太火了,民間新開了上萬家印刷廠,就是想接住這波流量,賺一波就撤。 盜版商出奇的少,因為這上面主要人物是皇帝,你敢盜版? 你逃到藩國也沒用啊,后面各大藩王都會出現(xiàn),你敢盜版? 最重要原因是,盜版商也參與印刷了,民間所有印刷廠二十四小時不停印,也供應(yīng)不了市場,盜版商做正版就夠賺的了。 這波版稅,皇帝賺得盆滿缽滿。 家的稿費,皇帝早就付過了,算是買斷的,后續(xù)收益全都歸皇帝。 皇帝也不吝嗇,將第一年版稅,全都賞給了家、畫家。 官方主導的下一部,開始動筆,洪武王朝,開寫。 從太祖皇帝兒時開始寫,寫到太祖皇帝紫微星墜落為止。 這部書,預(yù)計一年結(jié)束。 接著,永樂王朝和宣德王朝。 建文四年,放在永樂王朝里,正統(tǒng)八年,放進宣德王朝里。 大明從建立,到今年,所有故事都要寫出來,當然了,景泰風云是一部未完結(jié)的書,先編纂好這三本書,就繼續(xù)寫景泰風云。 接下來幾個月,景泰風云正常更新。 景泰風云,一部書,共48冊,全是大部頭的書籍,銷量超過所有書籍的總和。 這也是第一個,皇帝沒死,就開始編史的書籍,也是第一部以皇帝為藍本寫的演義。 一本書,創(chuàng)造了很多第一個。 也給民間,開啟了一個新思路,原來是可以這樣寫的。 中樞要求教坊司,將整部書里的故事,編成戲劇,搬上舞臺劇。 這可難倒了教坊司了,誰敢扮演皇帝呀?誰敢扮演于謙?。磕遣皇钳偭藛幔? 這倒給了皮影戲機會。 皮影戲班不敢扮演皇帝,可以刻一個于謙呀,可以刻王越呀,刻楊信、李瑾、歐信、李震、郭登等等,這一場場戰(zhàn)爭,哪一場不精彩呀? 漫畫行業(yè),也受到了這部書的刺激,各種漫畫新編,擴大景泰風云的二創(chuàng)市場。 一部,想成為一個IP,必須要經(jīng)過大量二創(chuàng),創(chuàng)造一個個深入人心的故事,才能形成矩陣式強大的聚合力,進而形成一個IP。 景泰風云,已經(jīng)成為大明第一IP了。 看看西游記對華人的影響,幾百年了,還是第一IP。 現(xiàn)在西游記還沒誕生。 景泰風云就取代了西游記,成為第一IP。 其中最有名的,是景泰封神錄一書,將景泰風云,改編成了封神,把皇帝變成了玉皇大帝轉(zhuǎn)世,文臣武將都是天星下凡,拯救人世間。 這部書,得到了皇帝御批。 一時間,銷量超過景泰風云中的幾冊書。 但景泰封神錄,只是站在風口上罷了,文學性真的不高。 皇帝的御批,擺明了是鼓勵民間二創(chuàng)。 果然,優(yōu)秀的二創(chuàng)書籍,大規(guī)模涌現(xiàn)市場,助力景泰風云,成為大明第一IP。 有人膽子大,為了錢不要命。 竟然出現(xiàn)了風月版景泰風云,剛出現(xiàn)就被于冕的兒子于允忠給干死了,他的爺爺是他最敬佩的人,誰敢敗壞老爺子的聲名? 諸多重臣家族聯(lián)合起來,不許任何人敗壞英杰的聲名。 優(yōu)秀的也有,有童話版景泰風云,漫畫可愛風景泰風云,有戰(zhàn)爭割草型景泰風云,有深度解析版景泰風云,挖掘景泰風云里的小故事等等。 銷量都很高。 皇帝也都看了幾頁,覺得不錯。 一個IP的形成,需要長久的生命力,就是需要人不停二創(chuàng),優(yōu)秀的二創(chuàng)越多,越能激發(fā)一本書的生命力。 古代那么多,為什么就四大名著,在后世最受歡迎? 寫作深度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優(yōu)秀二創(chuàng)多,看看名著哪一部都不是一版,而是有很多版本。 說明了,這東西,古往今來大家都喜歡,是真的喜歡。 景泰風云從創(chuàng)作之初,皇帝為二創(chuàng)留下足夠的留白,然后主動推動民間二創(chuàng),甚至很多宮廷家都主動下場,開始二創(chuàng)。 像四大名著主動形成的IP,是很少見的,古今中外,這樣的例子都很少。 IP是打造出來的,就是宣傳、鼓吹出來的。 景泰風云肯定不如四大名著經(jīng)典,但皇帝掌握著宣傳機器,可以制造出大IP出來。 而景泰風云里面的故事特別多,隨便拿出來幾個,稍加填充,就能湊足一本書。 這也是皇帝非要寫大部頭書籍的原因。 可挖掘的東西多,二創(chuàng)容易。 只要保持報紙上的熱度,景泰風云就會深入人心的,有熱度二創(chuàng)就會多,能賺到錢呀。 皇帝先讓宮廷家挖掘里面的小故事,填充湊成一本書。 主動引起民間效仿。 報紙再進行矩陣式宣傳。 這么火的書,主題曲不能少,一首名叫景泰風云的歌舞,在民間引起潮流。 歌舞出自教坊司,這不是一首歌,而是每一個故事單元就有一首歌。 歌曲一出。 民間就有人填詞,又引起一片熱議。 熱度居高不下。 到了八月。 景泰風云頒布了24冊,僅剩六冊了,在民間真的是萬人空巷,街頭巷尾都在議論這本書。 劉健請命皇帝,改萬壽節(jié)為圣誕節(jié),陛下乃天降圣人,當區(qū)分萬壽節(jié),以圣誕為名,過新節(jié),成為定律,讓天下世世代代永遠過下去。 這股聲音,從民間傳到了朝中。 六月時候,劉健等內(nèi)閣官員就請命,請求皇帝改元圣誕。 被皇帝拒絕了。 七月,朝中百官,地中官員,全都上疏,請求皇帝改過圣誕,求皇帝以圣人自尊。 皇帝覺得自己不配為圣。 到了七月中,民間聲音巨大,請皇帝以圣人自居,過圣誕節(jié)。 這幾天,太子、太孫、皇孫們都乞求皇帝,改元圣誕。 “朕哪里配為圣啊?!? 朱祁鈺慢悠悠道:“這圣誕,是西方節(jié),乃是救世主耶穌的誕生日,朕不配與神相提并論?!? “啟稟陛下!” 朱佑榶高聲道:“西方神,不過東方神的手下敗將罷了,陛下能與西方神并列,乃是西方神的榮幸!” “不可侮辱神靈!”朱祁鈺不開心。 讓他和神一起過節(jié),那不是咒他死嗎? 問題是,要顧及基教信徒的感受。 他一個皇帝,想過什么節(jié)沒有?為什么要過圣誕,搶人家神的節(jié)日,這是要跟人家打擂臺嗎? “求陛下改元!”朱佑榶重重磕頭。 太子跟著附和。 朝野上下,呼聲巨大。 朱祁鈺能不動心嗎? 圣誕節(jié),意味著什么,他太清楚了,他苦心造詣的編寫景泰風云,不就為了和神并列嗎? 他要去做神。 以前歲數(shù)小,他怕自己命薄,撐不起神位。 今年他八十一歲了,在這個時代,絕對高壽了,比他年齡大的皇帝沒幾個,說他是神,沒有問題。 西方能造神,東方為什么不能造神? 大明需要一座神! 太祖皇帝不愿意做神,太宗皇帝不想做神,那朕來做! 甚至,只要他能茍住。 只要他是所有皇帝中年紀最大的一個,他是神這一點,就無可指摘,哪怕改朝換代,也要承認他朱祁鈺是神。 因為他活得最久,文治武功太高,足夠他封神。 一番請讓之后。 朱祁鈺長嘆一聲:“罷了,朕的萬壽節(jié),改為圣誕節(jié),普天同慶,從今年開始,年年要過!” “每年圣誕,放假三天,帶薪休假!” “和端午、中秋,一樣!” 圣旨傳下去。 景泰五十八年,八月初三,改為圣誕節(jié),普天同慶。 為了慶祝圣誕節(jié)。 皇帝公布,圣誕金幣,圣誕郵票,圣誕麻將,景泰風云圣誕紀念版等等福利。 并提出圣誕禮物這個概念。 模仿西方圣誕節(jié),皇帝拿出大批盲盒禮品,放到全國各縣,讓百姓來抽獎,主打的一個歡樂。 以后每年,皇帝都會贈送圣誕禮物。 圣誕禮物,禮物盲盒,瞬間火爆全國。 對百姓來說,有便宜占,那就是好事呀,盲盒不管抽到抽不到,追求的一個參與感,這種參與感,會讓這個節(jié)日爆發(fā)出綿延不絕的生命力。 重點是,不給好處,誰會記住什么圣誕節(jié)啊。 給了好處,記得記得,我們也過。 圣誕節(jié)當天。 皇帝下旨,發(fā)表洪武王朝第一冊。 本來預(yù)計,洪武王朝一年完書,但發(fā)現(xiàn)洪武朝的故事太多了,不亞于景泰朝。 可寫的東西太多了,又是本朝太祖,可不能有絲毫馬虎。 就連寫太祖名字的時候,手都在哆嗦,那可是皇帝呀,萬一寫錯一個字,都是掉腦袋的事。 再說了,元末亂世,不比三國時期差,也非常有意思。 這本書是為了萬壽節(jié)獻禮,宮中又從民間征召了2000位家,合計3700人,一邊研讀歷史,一邊寫。 畫師也增加到了5000位。 四月的時候,治書局預(yù)計全套洪武王朝,要超過25冊,篇幅和景泰風云差不多。 但有了景泰風云的成功經(jīng)驗,又增加了人手,預(yù)計三到四年完書。 那么,圣誕節(jié)要公布第一冊。 就變成一本書,一本畫,合并為兩冊。 三個月連載一冊。 洪武王朝一出,頓時讓民間文人的十分驚艷,今年收獲最多的兩本書,景泰風云和洪武王朝。 洪武王朝,寫的要比景泰風云更加精彩。 因為太祖皇帝本就是一個草根勵志型傳奇人物,開局一個碗,一個要飯花子,最后當上皇帝的光輝歷史。 連各地官員,看得都如癡如醉。 不得不佩服,皇帝的腦洞。 一本景泰風云就足夠驚艷了,洪武王朝更加驚艷,演義式,可讀性竟超過了三國和水滸。 可能是審美疲勞了吧,三國看多了,也想看看本朝風云。 結(jié)果一看,著實驚艷。 洪武王朝的精彩程度,不比景泰風云差。 一時間,銷量竟和景泰風云持平,奈何這本書連載太慢了,三個月一冊。 景泰風云已經(jīng)快完本了,追書的書迷覺得無書可追了? 而民間已經(jīng)開始效仿景泰風云,在報紙上開始連載了,大秦風云,大漢風云、五代風云等等。 各種風云,一股腦涌現(xiàn),但遠不如景泰風云,水花都濺不起來。 第(2/3)頁